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济南报道
我,是一座献血屋。
在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与历山路交叉口,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过,我就矗立在西北角,老熟人都把我称作是“解放桥献血屋”。
虽然从外面看,我只是一个长十几米,宽一米多,高两米多的长方体。但只要进来,你就会发现,小小的屋里别有洞天,献血登记区、征询体检区、初筛化验区、采血区、献血后休息区、仓储区等区域一个不少。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吧。
其实和所有的献血屋一样,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易于设置醒目标志的地方,我的存在是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自愿献血。春去秋来,十年光景,我欣赏着屋外车水马龙的繁华,也记录着屋内鲜有人知的温情时刻。
将献血和爱情进行到底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天气晴朗。早晨八点钟左右,是这个路口人流量最大的时候,我正观察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门突然被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我的好朋友蒋梦梦,也是在这里工作了四年的采血护士。今天是她和另一位同事刘雯值班。不一会儿,刘雯也到了。此时,距离正式工作的时间还有将近一个小时。她们穿好护士服,开始进行环境消毒和物品准备工作。等到晚上离开之前,消毒步骤会再重复一遍,每天如此。我常常听到她们和献血者说,“到这里献血和去献血中心是一样的,不用对卫生和清洁有顾虑,放心吧。”于是,到我这里来的熟悉面孔渐渐多了起来。
消毒完成后,从门口传来一个声音,“请问现在可以献血吗?”“可以,稍等。”一位年轻女士,成为了今天的第一位献血者。先后进行信息登记、问诊、检验血液,采血等一系列流程,不到20分钟,400毫升的A型血液就被放进储血冰箱。休息间隙,女士问道“下次献血还是等半年以后吗?”
“是的,每次至少间隔半年,您是第二次献血对吧?”蒋梦梦问到。
“之前献了200毫升,这次想尝试下400毫升,目前感觉还挺好的。”
“我第一次献血,因为体重不达标,只有90多斤就献了200毫升,之后尝试献400毫升,觉得身体没事就一直坚持献400毫升,已经献了13次了。”
看到女士惊讶的表情,蒋梦梦端来一杯水给她,笑着说;“我是护士呀,家属也跟我一起献血,成为生活习惯了,我老公现在也累计献了8000毫升。”
“真好。”年轻女士再一次感叹。可惜她听不见我说话,不然我一定把这个故事的完整版本讲给她听。我听蒋梦梦讲过,她就像做梦一样,因为献血收获了爱情。曾经,她在一座献血屋里和一位前来献血的交警相遇,每隔半年,他们都会在献血时相见,渐渐相知。2019年,血型不同、性格各异的两个人终于走到一起,并且约定好,只要身体允许,他们就一起将献血这件事进行到底。
我相信了,原来血液与爱情也会产生奇妙的碰撞。
留下的是血液,承载的是亲情
年轻女士离开不久,一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站在门口往里探头,“不好意思,我没戴口罩可以进去吗?”“稍等,我给你拿一个。”女孩身高一米六左右,中等身材,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她一边套鞋套,一边问自己最多可以献多少血。
“我们有200毫升和400毫升两个量,根据您身体的情况,建议尝试一下400毫升,不过最终还要看您的化验结果来判断能献多少。”刘雯把她领上车,带到体检区。
“咱们尽快开始可以吗?”女孩坐在桌子前,一撸袖子,握紧拳头,将白花花的胳膊伸到刘雯面前。显然,女孩之前并没有献血的经历。“这么着急,是有什么事吗?”刘雯先给了女孩一份资料,告诉她要先写完才能检验血液,最后采血。
“我想问下,如果我在这里献血,我的家人可以优先用血吗?”听女孩说,自己的母亲即将做一次大手术,因为身体一向不好,所以自己非常担心。“应该没有问题,但我还是想尽自己所能,为她做点什么。”
“对,现在国家有这个政策,就是无偿献血者的直系亲属,可以优先用血,也是可以进行等量的血液报销返还血费。”了解完相关情况后,各项检查也已完成。坐在采血区的红色沙发上,女孩的额头渗出几滴汗珠。“是不是热了?”刘雯问她,“不是,有点紧张。”她紧闭双眼,头也不自觉地转向旁边。
像这样的献血者,刘雯之前也见过,她知道怎么样缓解气氛。“不要紧张,你很棒很勇敢!我有一个同事,叫王云霞,最初她也晕针,产检采几管血都能晕倒,被调到采血一线以后,强迫自己一步一步克服。现在不仅克服了晕针反应,还带动全家一起献血。”为了转移女孩的注意力,刘雯把同事的“老底”都翻了出来。不得不说,这招还挺管用,女孩放松下来。伴随着采血秤的晃动,她的手掌张开又闭合,显示屏的数字也一直跳动,不到5分钟,535克的血液采集完成。我分明看到了,女孩紧紧盯着那巴掌大小的血袋,眼神中放出光芒。
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保管,你对母亲的这份孝心和牵挂。
献不成的血液,藏不住的情怀
今天的献血者一个接着一个,不过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世界献血日那天。我记得有两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同学,他们说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各自献了400毫升的血液后,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