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阿婆出院,背后是一个“最强天团”

2021-06-19 22:53:05 作者: 郭阿婆出院,

从确诊到病情稳定,再到康复出院,郭阿婆接受治疗的20多天,是怎么度过的?

简单来说,一人一方、一人一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介绍,此次疫情在临床上有明显特点:病毒潜伏期较短,发病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高,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也因此延长。

根据通报,截至6月10日24时,广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128例境内感染者,其中高龄患者较多。60岁以上患者超过40%,仅80岁以上的就有9位,年龄最大的为92岁。

患者“年事已高”,重症较多,这无疑给医疗救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从“发令枪响”起,广州就一再强调,组织最强力量,集中最好资源,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在广州,国家、省、市、院四级专家组会诊机制建了起来,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对危重病例进行视频连线会诊,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身为生物医药重镇的广州,使出“浑身解数”救治每一名患者。

“我既是国家工作组的专家,也是广东医生,更是一个广州人。”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人称“德叔”。5月26日,他刚从辽宁营口支援归来,5月29日就加入了国家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他坦言,面对病毒变异株,一开始确实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不过,专家们很快就探索出此次疫情的核心病机、发病过程及演变规律,制定的治疗方案也逐渐成熟。

从郭阿婆起,每一位患者都获得了“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目前,每天上午、下午,国家工作组的医疗救治专家们都会联合省市专家各查房一次。针对一些病情较重或者治疗效果不太理想的病人,每天晚上还会进行病例讨论。忙完,往往已是深夜。

“在‘家门口’,再辛苦也是应该的。”“德叔”说,希望能尽快结束这场战“疫”,总结经验,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应对新冠病毒Delta突变株的广东方案、中国方案。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苏韵桦 汪式奇 廖雪明 吴子良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