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大选尘埃落定:莱西赢了,体制危了

2021-06-20 08:50:47 作者: 伊朗大选尘埃
伊朗大选尘埃落定:莱西赢了,体制危了

2021年6月18日,伊朗举行了伊斯兰革命后的第十三次总统大选,不出意外,保守派候选人、领袖哈梅内伊的关门弟子莱西,一扫上次大选惨败于鲁哈尼的晦气,斩获超过60%的选民投票,直接当选总统。

然而,伊朗民众真的在上一届保守派总统内贾德下台八年后,重新决定将国家的未来交给保守派了么?答案藏在投票率里。

莱西在2017年参加的上一次总统大选,当时伊朗5600万有投票资格的选民中4100万人出来投票,投票率73%,他获得约1600万票,败给了鲁哈尼的2300余万票。今年大选,有投票资格的选民增加到了5900万,但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只有2860万人选择出来投票,投票率48%,莱西获得1780万票。

伊朗大选尘埃落定:莱西赢了,体制危了

伊朗选举趋势图 / 世界说

选民增加了300万,莱西的票却只有小幅增加,比上届大选鲁哈尼的得票还少了500多万,说明保守派的胜出并不是务实改革派执政八年后民意转向的钟摆效应,而是越来越多的选民感到在现行体制下投票选总统并不能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因此选择了不投票。这背后的直接责任,应该算到鲁哈尼政府头上。

鲁哈尼浇在民众头上的冷水

上一次大选中,鲁哈尼携与西方签署核协议之势,许诺很快彻底解除制裁、日常社会自由和政治权利将极大改善,激发了选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得以以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最高投票率和最高得票数连任。然而,在他的第二任期,除了外交领域因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制裁遭受重创,其在国内经济政治一系列问题上的应对表现,也让民众寒了心。

伊朗大选尘埃落定:莱西赢了,体制危了

伊朗官方发布的投票现场照片 / 伊通社

面对美国日趋加剧的制裁,他以优先保障进口必需品为由,依旧坚持官方外汇汇率与黑市外汇汇率双轨制(黑市比官方贵八倍),不但没有控制住生活必需品价格,还使得体制内有背景的人能够通过在黑市高价出售从官方渠道廉价获得的外汇获取暴利。当伊朗民族企业在凋敝的经济下举步维艰时,鲁哈尼政府劳工部长女儿的服装店里却被查出大量从外国走私的高档服装。

鲁哈尼政府竞选承诺和现实政策间的言行不一在2019年11月达到了顶峰。由于政府收入在美国制裁下日趋枯竭,鲁哈尼决定减少日用汽油补贴,导致汽油价格徒增三倍,众多底层伊朗人的生计瞬间陷入困境。大量底层民众走上街头,随后遭到军警弹压,伊朗官方称有230人丧生,而境外反对派统计的数字则高达1500人。伊朗民众看到,那个曾在2017年大选辩论中以温和理性形象示人、抨击对手莱西是刽子手的鲁哈尼,原来自己就是一名刽子手。

如果说,2019年11月暴动中鲁哈尼让底层民众寒了心,那么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导弹误击客机事件又伤害了中产知识精英阶层的感情。2020年1月7日,为报复美军刺杀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伊朗用导弹攻击了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而后伊朗军方在防范美军可能军事回应的高度压力下,误击乌克兰航空752号航班,机上176人全部遇难,其中绝大多数是准备经乌克兰转机去加拿大留学或定居的伊朗精英。鲁哈尼政府在事件发生后试图掩盖真相,直到坠机残骸现场导弹照片以及意外拍摄到的导弹发射视频曝光后才承认责任,引发首都和多座省城大学生示威,结果又遭到强力镇压。

两起惨案发生后不久,外长扎里夫外访期间在被西方记者问及迫害国内反对派问题时,洋洋得意地宣称“如果政权真的镇压民众,民众真的对政权不满,大选的投票率怎么会高过70%?”此言一出,引发舆论哗然,伊朗海外反对派借机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我选择不投票”运动,并召集19年11月被杀示威者以及空难事件遇害者家属参与,将参与大选投票定义为支持流血,获得伊朗国内强烈反响,这也是本次大选投票率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当前央行行长赫马提在大选辩论中承诺放松社会管制甚至鼓励伊朗青年制作Hip-Hop音乐以塑造自己与莱西不同的开明形象,来试图提升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选举参与度时,伊朗百姓嗤之以鼻:四年前的鲁哈尼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做出了更激动人心的承诺,但结果呢?

越走越右的保守派与陷入危机的共和

然而,大多数曾经投票给鲁哈尼的伊朗民众并没有转投保守派,因为后者在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四十年的政治道路上已经越走越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伊斯兰革命的第一个十年,代表革命右派的宗教势力成功将革命左翼人民党清除出政治舞台,迫使后者不得不流亡到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寻求避难。成为后来的“人民圣战者组织”。这是伊斯兰革命后体制政治光谱的第一次收窄,而右派的宗教势力也成为了伊朗今天体制的根基,即改革派、温和务实派与保守派三派共同的源头。

两伊战争结束后,在伊斯兰革命的第二个十年,伊朗民众开始真正追寻革命时许诺下的民主共和生活,不想90年代末开始多家批评宗教保守势力体制下自由改革派媒体被关停,一些观点激进的作家和记者遭到连环暗杀,大学校园被宗教民兵冲击,最终引发1999年的大学生示威。示威被镇压后,自由派精英流亡海外,伊朗体制的政治光谱在保守派的压力下再度收窄。

21世纪初,伊斯兰革命的第三个十年末,也就是2009年,因怀疑时任保守派总统内贾德窃取选票,在以穆萨维为首的体制内改革派号召下,数百万伊朗民众上街示威,遭到体制内以革命卫队为首的宗教保守势力镇压,而后几次伊朗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中,主要的改革派领袖都被剥夺了参选资格,只能转投中间/温和/务实派翼下,丧失了在体制内的话语权。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