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
2011-12-05 21:02:21   来源:   点击:

    (1918-03-18,浙江温州~)一、南怀瑾(1918-)其人和其在台期间(1949-1975)的历练

    1918年生於浙江省温州市的南怀瑾,是一位享誉已久的「精明的现实主义者」,所以长期以来,在两岸有很多政商名流,都以能拜在「南(怀瑾)老师」的门下为荣。因此,迄今(2011),他在当代海峡两岸的华人社会中,仍是极为传奇和名气响亮的宗师级佛教文化人物。

    不过,在南怀瑾个人的漫长人生中,有长达36年(1949-1985)之久,其实是在台湾度过的。而这36年当中,又都是台湾地区在政治上正於处於「戒严时期」(1949-1987),也是蒋氏父子两代(1949-1975;1975-1989)强势主宰台湾政局的时期。所以要观察南氏其人生平的所思和所为,以及要为其作较正确的历史定位,事实上,是可以透过此段他个人多变的人生际遇和学思活动来理解。

    自从1949年南怀瑾到台湾後,他曾集资在台湾北部的基隆开「义利行」船运公司,买了三条机帆船,航行於琉球和舟山之间运货贩卖。这本来是一个大有前途的商业经营,可是後来中国国民党的军队从舟山撤退时,就徵用了他赖以为生的三条机帆船,使他血本无归。他的第一次发财梦,自然随之幻灭!

    其後,根据南氏本人的说法,他早年在大陆时期,曾多处参访川藏地区的显密僧侣,以及自称曾多年闭关和曾阅完大藏全藏,所以直到他在1985年间仓皇地逃离其正处於生平事业鼎盛时期的台湾之前,有几十年间,他都能顺利地游走在党政军要员之间和任教於大专院校内。

    另一方面,因南氏个人生平,虽求知欲甚强,而政治意识形态却相对薄弱,所以他绝非任何现代意义下的党工或政客;当然他也绝非对现代不公社会持严厉批判态度的社会运动者。所以,他其实是一位「精明的现实主义者」,因此遇到任何身分的变化或职业的迁移,都不令他为难和不易适应。因而他对传统三教文化的热爱和深刻体悟,以及对各种实用杂学的学习,则具有常人罕有的好胃口和特强的消化能力。

    此外,他论学上虽折衷三教,却又认为:儒家像饭店、佛教像百货公司、道家像药房,三者皆有其功能和必要,但儒家还是与日常生活最息息相关,不可一日或缺。因而他日後最畅销,也最具个人自由诠释特色的《论语别裁》一书,也最能反映出他的生平志向和所学的丰富人生历练。

    因此,相较於同时期在台湾有重大影响的李炳南来说,李炳南因任职孔家後代孔德成的秘书,所在诠释《论语》时,态度严谨而保守,因而读者甚少,影响极微。反之,南怀瑾则在宣称可以全体和有机的通读《论语》一书的自信之下,采取所谓「以经解经」的自由诠释方式,结合现代人的合理性生活思考,使《论语》的内涵和思维,魔术般地变成兼具现代性及趣味性的实用生活之书,因而大受现代读者的欢迎,影响极大。

    但他对重要的佛教经典的?中观系经论?及?三论宗?的各类典籍,其实是相当陌生的。而其所出版的《楞伽大义今释》、《楞严大义今释》等书,虽有名气,也只是用心性论的思维加上其自认的修行经验,择要式地用白话翻译而已。论其见识,尚不及明代禅僧对同类经典的注释水平;对近代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的现况,更是陌生至极。可以说,他根本不配在此领域,享有现代学术的发言权。

    所以,从整体上来看,南氏只可堪称是具有传统汉文化通识学养的综合性文化人,而不是宗教性强烈的宗教家。并且,在本质上,他其实是很类似明初姚广孝(道衍)和刘基(伯温)这两者混合的现代版奇人。

    因此,他才会从1981年到1985间,有四年之久,都在台湾他自己主持的台北道场内,开设党政军和社会各界名流的特别讲习班,讲授的课程又是像《阴符经》、《战国策》、《史纪》等属於传统谋略、数术之类的历史知识。因而,这无异於?地下国师?之流的指导行径,当然不久就会引起有关当局的猜忌。

    更何况,当时台湾正面临台美断交後的重大变局,而蒋氏爱将?王昇系?的过度弄权和1985年爆发严重的「蔡辰洲十信弊案」,都促使蒋经国决心瓦解和清算相关的首脑人物。所以,当时重要涉案关系人的南氏,当然非及时逃离台湾不可。

    不过,南氏和弟子只在美国滞留至1987年年底,就再转到香港。此次他开始积极地寻求和大陆当局的联系和多方示好。而这时他对追随者,也提出一个既响亮又灵活(特别是政治正确)的新投资口号:「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华文明的精神!」

    二、大陆出现「南怀瑾热」的相关背景

    1987年起,南氏结束其多年的旅美生涯,和弟子先移居香港,再利用蒋介石的继承人蒋经国,在其执政的後期,所实施的政治解严、和两岸因之而逐渐恢复交流的早期有利时机,以香港为大陆境外最近据点之便,积极展开其对大陆学界、政界、乃至工商界的广泛人脉的建构拉拢和多边资源的钜额投入。因而能立刻,在当时的大陆各界,造成极为耸动和快速高度被接纳的显着传播效果,使其在大陆学界,以上海复旦大学为中心,被「火红」的关注程度,堪称当代罕有其比。

    可是,在南氏此一快速成功的背面,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相较之南怀瑾其人,於当时在大陆之所作所为,事实上,在当时,在境外的华人中,并无有任何一位学者、文化人、或哪一位宗教师,敢於像他(南氏)那样宣称:从1989年起,就要在他的故乡浙江省,与中国政府合作,共同出资修建从金华到温州的铁路,全长251公里,有隧道66座、桥梁125座,长14公里,造价一亿七千万美元,而他个人愿意投资80%,其余20%由中国政府投资。并且,自1991年起,此投资陆续进行。

    因此,可以合理的料想,在当时大陆地区正处於急需外界投入大笔资金的改革开放前期,各界在面对南氏以如此空前的大手笔,祭出上述金光闪闪的钜额敲门砖之後,岂有不立刻引起轰动、和被大陆地区广为传播或高度肯定的道理。更何况,在此同时,他又进一步成立了所谓的「光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亲自担任董事长,并藉此展开其对,大陆地区数十所重要大学的,所谓文化研究经费之奖励和补助。因而,使原有多方面着作的南氏本人,立刻就成为自己此举的最大受益人。

    三、「南怀瑾热」的後续发展

    因为,他过去所撰写的各种着作,此时立刻大量在大陆,被出版和被讨论,特别是以上海复旦大学为中心,更迅速激起一股「南怀瑾热」, 并朝各处扩散。

    然而,随着这股「南怀瑾热」在大陆学界和社会快速扩散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同样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内,也有部分学者如朱维铮教授,以及另一位知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公开撰文,开始对南氏的着作严谨度或对传统经典自由诠释的方式,展开强烈的质疑和学术贬抑。

    因此,当时南怀瑾的所作所为,在两岸一般学界、或宗教界人士的认知中,其实是相当分歧的。例如虽然有些人,把他高高地捧为:「一代国学大师」、「着名佛教居士」、「易学大师」、「密宗上师」、「当代道家」、「现代隐士」等;但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将其低低地贬为:喜借交际名人炒作身价的「江湖骗子」,而他的一些刻意的作为,也被批评为,只不过是一种「江湖骗术」而已。

    不过,2008年,由台湾史学家江灿腾所进行的深入研究成果,正式发表,并将其定位为?精明的现实主义者?,之後学界的异议迄今(2011)并未出现。  

    中文关键字: 南怀瑾 , 现实主义者 , 江灿腾

    英文关键字Nán huái jǐn , Realist , Chiang Tsan-teng

    参考资料

    1. 江灿腾,《圣域的踏寻》,芦洲:博扬文化,2008。
    2. 王兴国,《台湾佛教着名居士传》,台中:太平慈光寺,2007。
    3. 南怀瑾,《楞伽大义今释》,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2002。
    4. 南怀瑾,《楞严大义今释》,台北:老古文化出版社,1996。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可靠度试验
下一篇:九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