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徐氏子孙并不追求仕途上的成就,所以若以一个家族在官场上的势力来做评判,或许正如叶梦珠在《阅世编》中所言:“(徐家)鼎革以后,家渐中落,今曾孙济济,尚未有达者”。但这并没有影响徐光启家族在上海士人社会中的地位。这除了依靠徐光启留下的影响力之外,也与徐氏家族的姻亲家族均为上海名门望族有关。
上海徐光启纪念馆
实力强大的姻亲家族
徐光启的长孙徐尔觉娶妻俞氏,其祖父俞汝为是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曾任兵部郎中、山东佥事,其父俞廷锷为举人,曾与名士陈继儒一起参加崇祯《松江府志》的编撰;次孙徐尔爵曾娶礼部主事乔炜之女乔氏为妻,后另续弦;三孙徐尔斗之妻王氏为徐光启爱徒孙元化的养女。孙元化为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后因其出色的军事才能被任命为登莱巡抚,是徐光启所倡导的军事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四孙徐尔默娶的则是徐光启的恩师——山东副宪黄体仁的孙女。黄体仁虽是徐光启年少时的授业师,却也因会试坎坷,直至60岁时才与徐光启同时考取进士。当时黄体仁获得了进入翰林院供职的机会,最后却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主动推荐门人徐光启代替自己进翰林院。之后徐光启顺利通过考试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迈出了仕途上的重要一步。黄体仁让贤一事在当时被传了为佳话。
而徐光启的五孙徐尔路与四孙女(教名玛尔第纳)则双双联姻上海明末时期的第一望族——潘氏家族。潘家的兴盛“始自恭定公笠江先生(潘)恩及其弟忠,并登科甲。恭定官至御史大夫,历刑、工二部尚书”。潘恩共育有三子,长子允哲、次子允端皆为进士,故有潘家父子“一门三进士”的美称。徐尔路娶了潘允端之子工部员外郎潘云龙的女儿为妻,而玛尔第纳则嫁给了潘允端之孙潘晓纳。另外,徐光启的长孙女的夫婿是南京通政使艾可久之孙艾庭槐;次孙女嫁给同样曾任南京通政使的许乐善之孙许远度;三孙女则嫁入上海瞿家,丈夫瞿叶为监生,其祖父瞿寅曾出任海澄知县,同样位于上海乡绅之列。
既有徐光启留下的光环,又加上这些名门姻亲家族的帮衬,所以虽然在仕途上平淡无奇,但徐氏家族始终在上海保有着一份特殊的地位。
徐光启墓
徐氏家族与徐家汇的近代化
徐光启家族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还在于其所代表的天主教文化。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徐光启邀郭居静(Lazaro Cattaneo)神父来上海开教。两年间,领洗入教者多达二百余人,由此打开了天主教在上海的发展之路,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徐光启的全部家人,上至其父徐思诚,下至他的9个孙辈,甚至包括一些家丁,也全都在他的影响下受洗入教。徐光启家族堪称是江南,乃至全国少有的几个著名天主教家族之一。而徐家汇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上海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与徐光启家族的存在有着紧密的关系。
徐氏一族除了自身奉教之外,还积极通过包括婚姻、亲族、地缘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向周围传播天主教信仰,以至于“自家而亲而邻而乡党、受教者日进”。除此之外,徐氏后人还与上海的天主教会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借助徐光启留下的人脉,将传教士引荐给松江、南京各地的官员,还出资协助传教士在上海各地建造了多所教堂,另外上海地区最早成立的天主教信徒集会——“圣母会”(Congregation of the Saint Virgin)之中的女性集会最初也是由徐氏家族成员组织而成的。
正是因为有了徐氏家族的支持,明末清初上海的天主教务发展迅速。至康熙四年(1665年),松江府的天主教信徒人数已多达5万。而到十八世纪初期,江苏的10万余教友中有8万余人集中在上海及其附近。
然而,此后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却不断遭遇波折。先因“礼仪之争”而遭康熙帝下达禁令,加上当时耶稣会在许多国家受到迫害,1773年教皇克莱孟十四世解散了耶稣会,上海的天主教传教事业一度低迷。直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沉寂了七十年的耶稣会才又重返上海。耶稣会的江南传教区最初设在青浦县的横塘,然而,考虑到徐光启及其家族曾经对天主教会产生的巨大影响,耶稣会士们一直设法想要回到徐光启的故乡上海县,以延续他们当初的伟业。为此,传教士们特地几次走访聚居着徐氏后人的徐家汇地区,并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在江南信徒的资助下,购买了徐家汇的土地,并在此建立耶稣会本会会所。这一举措不仅将教会的活动中心正式迁入徐家汇,也同时开启了徐家汇的近代化进程:
徐汇中学崇思楼(1918)
道光二十七年,耶稣会在徐家汇建立“大书房”,后发展为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道光三十年(1850年),上海耶稣会创立依纳爵公学,后为徐汇公学,也是当时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式中学;同治七年(1868年),法国耶稣会士韩伯禄(Pierre Marie Heude)在徐家汇创立了隶属耶稣会的自然博物馆;同治十一年(1872年),耶稣会江南教区在徐家汇成立“江南科学委员会”;同年,徐家汇观象台创立,它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古老的气象观测站,号称“远东气象第一台”。四年后,又成立了徐家汇土山湾印刷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耶稣会主持修复徐光启墓,在其墓前竖立十字;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徐家汇天主堂落成,成为上海最大,也是全国最为著名的天主堂之一。徐家汇的这些建筑和机构不仅仅关乎宗教,也书写并见证了上海近代文化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