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平淡的徐光启家族,何以成为名门?

2020-08-08 14:12:02 作者: 仕途平淡的徐

  上海的徐家汇,宽泛而言,北至广元路,东至宛平路,南至南丹路或斜土路,是今日繁华的商业中心。但是在晚明时期,这里不过是上海县郊区的一个普通村落,并不起眼。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于此建农庄别业,逝世后又安葬于此,其后辈为其筑庐守墓,这里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此后,徐氏家族有一支在此代代繁衍,形成村落,名为“徐家厍”。又因此处为法华泾、肇嘉浜和漕河泾三水相汇之地,船运交通便利,而徐家一部分族群在这里集聚,周边多为徐家土地,所以此处又被乡里称作“徐家汇”。清咸丰十年(1860年)后,太平军进军上海,四乡的难民云集此地,使得地区人口剧增,随后城乡菜农商贩也纷至沓来,遂成集市,因此地傍徐家汇村落而得名“徐镇”,也就是徐家汇镇。这里曾是明清时期西学传播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上海天主教文化的中心。直到上世纪30年代,徐氏家族依然有一部分人仍居住在徐镇老街。

  在古代,以家族聚落的姓氏命名地名的案例并不罕见,然而徐家汇的名称传承至今,其文化内涵仍在不断强化和丰富,可谓一种特色。

  


  徐家汇标志性建筑:天主教堂

  多重标签徐光启

  对于徐光启,很多人不陌生。在天文、数学、农业、军事等诸多领域创下辉煌成就的他,在上海历史上可谓一个的特殊存在。徐光启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出生于松江府上海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以顺天府解元中举,后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 )成为进士,最终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因为他的官职及出生地,徐光启也常常被称为“徐阁老”、“徐阁学”,“徐上海”等等。

  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明朝晚期,他不参与党争,而是专注于体贴民生,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所著《农政全书》不仅对后世中国,甚至对日韩两国的农学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徐光启还跟随明末来华的耶稣会士们研习西方科学,译书立著,并积极投身历法与军事改革,留下功绩无数。此外,徐光启还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徒之一。他不仅自身奉教,更将天主教引进上海,开启了上海四百多年的天主教史,为上海发展为远东重要的天主教中心奠定了基础。

  明末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西学”传播先驱、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之一……不论是哪一种标签,都足以让徐光启的名字载入史册。然而徐家汇之所以成为徐家汇,可不只是靠他一个人的成就。

  


  徐光启

  不为繁衍子嗣而纳妾

  以家族聚落的姓氏命名地名,这不是特例。就以徐家而言,据族谱记载,上海历史上的另一位著名宰相,出身华亭县的徐阶的祖先便曾居住于华亭县的一个叫做“徐家浜”的地方。不过,徐家汇之所会成为“徐家汇”与徐光启的祖先无关,而是与其家族的子孙繁荣有关。

  在古代社会,后嗣的有无对于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文人士大夫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徐光启与他的夫人吴氏只育有徐骥一个儿子,但却终生没有为了繁衍子嗣而纳妾。这与徐光启信奉天主教有直接关系。

  徐光启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在韶州教书时偶然接触到天主教,八年后正式受洗入教。由于天主教坚持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严禁纳妾,所以徐光启一生只有吴氏一位妻子。关于子嗣,耶稣会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还曾记录了一则徐光启的轶事:由于徐光启受洗时,徐骥一子,且体质孱弱,所以亲友们都曾劝他按中国传统习俗多娶偏房以多得子嗣。这样的选择在当时的士大夫群体之中极为普遍。徐光启曾向为他授洗的罗如望神父提及此事,罗如望回答:“有子无子,咸出于天主之命。况已有子,则后来繁盛,亦未可知。”徐光启沉思良久之后起身道:“嗣可以无,但天主诫命不可犯也。”闻听此言,罗如望欣然拱手称道:“‘先生能顺从主命,则天主亦必允尔,将见先生子孙绳绳也。”

  不过,徐光启的独子徐骥最终养育了5个儿子和4个女儿,孙辈的繁荣无疑为徐光启家族的人丁兴旺打下了基础。据《徐氏宗谱》记载,徐光启的曾孙多达28人,可谓儿孙满堂。

  


  利玛窦与徐光启

  无心出仕的徐氏子孙

  徐光启虽然最终位居高位,但他的科举道路并不平坦。从万历十年(1582年)到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九年间,他曾三次乡试未第。而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得中举人之后,又隔了七年才考取进士。所以徐光启曾自嘲“爬了一辈子科举的烂路”。

  很可能受到徐光启对入仕态度的影响,徐氏子孙们大多淡泊名利,不重科举,也无心出仕。例如,徐光启之子徐骥为松江府生员,受徐光启的影响,曾研习历法、农政及兵法等等,但一生不曾入仕,只是按制荫授中书舍人。同样的,徐光启的五位男孙之中,长孙徐尔觉,次孙徐尔爵,三孙徐尔斗和四孙徐尔默均止步于生员身份。虽因祖父徐光启荫授中书舍人,但皆不仕。只有五孙徐尔路,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得中进士,后被任命某县的知县,可惜不久便过世,年仅三十一岁。此外,徐光启的外甥陈于阶虽然未曾获得科举上的功名,但因自幼跟随徐光启学习西学,在天文和军事上颇有建树,因此于崇祯二年(1628)年进入北京的历局参与历法编修,后又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受到史可法的推荐成为钦天监博士。明灭亡之后,陈于阶又出任南明的兵部司務,负责火器的督造。但在清军攻陷南京之后,于鸡鸣山的观象台上自杀殉国。至于徐光启的曾孙一辈,除徐尔路之子徐承志继承曾祖在天文学上的遗志,进入清朝历局,成为钦天监博士之外,似乎也没有更为突出者。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