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孙权竟咒杀其兄孙策

2020-08-10 01:30:18 作者: 弄巧成拙:孙

   《三国演义》里那个血气方刚、勇猛过人的小霸王孙策,在罗贯中先生笔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自霸江东,直搞得兵精粮足,威震华夏。就连奸雄曹操也惊呼:“狮儿难与争锋也!”谁知祸从天降,孙策被仇家徐贡家人暗算,以致“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养伤期…  《三国演义》里那个血气方刚、勇猛过人的小霸王孙策,在罗贯中先生笔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自霸江东,直搞得兵精粮足,威震华夏。就连奸雄曹操也惊呼:“狮儿难与争锋也!”

  谁知祸从天降,孙策被仇家徐贡家人暗算,以致“血流满面,被伤至重,”养伤期间,怒斩于吉,金疮迸裂,昏绝于地。”自知不能复生,乃将印绶付弟孙权。孙策临终不授其子,而授其弟,来自他对其弟孙权的深刻了解::“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也相信与自己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部属。“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真乃稳定局势、再图发展的良策。

搜狗截图16年10月14日1116_73.jpg

  形貌奇伟,骨格非常,大贵之表,高寿方颐大口,碧眼紫髯的孙权,得张昭、信周瑜、收鲁肃、诸葛瑾等良才,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这在三国诸侯间权力交替最为顺利,为江东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罗贯中先生不愧为军事题材小说的高手、大家,在如椽之笔下,简洁明快、层次分明、步步紧扣、步步推进,东吴的权力交接,真可谓《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情节之一。

  但是。高氏《三国》却一反这些优点,摒弃精华,“别出心裁”地编造出一系列稀奇故事,直弄得令人哭笑不得。

  请看:

  射鹿换成射兔子(家兔)。是孙策武艺退步了,还是为节约经费?;

  孙策如此射箭,怪不得连趴在地上的家兔也射不住。自古至今,谁家射箭时雕翎箭竟在弓背下,手竟能不扶箭秆?

  删掉于吉一段,使故事突兀生硬;

  孙权“碧眼紫髯”不见了,是现代染发技术高强,还是编导水平低劣?

  孙策刚刚交权于孙权,正与妻大乔嘱咐,孙权就迫不及待地召见文臣武将,宣布:“我受兄长遗命。。。。。”遗命,属编导自造词汇,凭笔者水平,虽然翻箱倒柜,也难找其出处,估计大概是死去人留下的命令吧。此时孙策,虽然伤势沉重,但神志清醒,逻辑清晰,纵然是按“安乐死”的标准,孙策也是健在的主公,满腹经纶的孙权怎么就称其兄之命令为“遗命”?难怪观看电视剧的不同层次人,都同时惊呼:孙权为了抢班夺权,竟然诅咒自己的兄长早死!

搜狗截图16年10月14日1116_74.jpg

  不是观众“鸡蛋挑骨头”(《三国》编导人员语),而至烂骨头混杂其间,不得不挑出啊。这是孙权与孙策交班,倘若现代行文,也可称政治笑话啊。

  胡编孙权让位给周瑜的情节。编导自觉聪明,谁知弄巧成拙,堪称不大不小的败笔:周瑜得知孙策重伤消息后,驰马星夜而归。周瑜向孙权顿首表示“愿以肝脑涂地,报知己之恩,” 并向孙权举荐贤才鲁肃。周瑜之人,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且嫉妒心重,但是对孙氏集团忠心耿耿可鉴日月,以致为东吴鞠躬尽瘁也不能移其志。 孙策临终前,深知弟弟孙权“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也曾嘱咐弟弟“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孙权有举贤任能、团结部属的广阔心胸和才能。而编导却要向周瑜转交兵符,是有意违背其兄命令,还是有意侮辱周瑜?不管什么原因,对这个孙仲谋的形象,也是不小的损伤。

  编造张昭煽动,大乔携幼子不知漂流何处,又是不折不扣的败笔硬伤,对孙权、对张昭、对大乔丝毫没有帮助,而是有意贬低。

  改编名著,特别是对古典名著,是个确实是极难的工程。改变不是自由创造,不要任意胡为、随心如意,可删繁就简,可以诠释发挥,但无论如何,忠实于原著是最要遵守的原则。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可以因为水平所限,但是有意为之,那就可能毁坏名著的“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