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如何削藩的?康熙帝的政绩介绍

2020-08-15 01:29:55 作者: 康熙皇帝是如

  在我国大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藩镇割据的先例,在安史之乱之后,不在京城的外地将领手握重兵,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拥兵自重,出现政治、经济、军事都不受朝廷掌控的局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当然不乐意了,尤其是藩镇屡屡造反,企图推翻中央统治,康熙削藩就是藩镇割据的结果。康熙早已忌惮藩镇的势力,在康熙亲政后,平南王想要告老还乡,但是想将自己的藩地由儿子接管,在朝廷中掀起激烈的争论,康熙权衡再三认为,藩镇长久以来拥兵自重,远离朝廷,长此以往,终究不是好事,于是下令“撤藩镇”。

  康熙命令迅速传回藩镇,藩镇的众将们不服自己辛辛苦苦守护这么多年的领地要被朝廷回收,于是举兵谋反,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想要恢复前朝统治。十一月,吴三桂率先在云南发动叛变,并且很快的攻陷了长沙、岳州等地,其他藩镇将领见有人已经谋反了,也都一起造反了,朝中局势十分危急,大清帝国危在旦夕。但康熙心意坚定,但面对局势也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对率先起兵,早就怀有不臣之心的吴三桂坚决打击,对其它的造反者大开招抚之门,来孤立吴三桂。在前后夹击下,虽然吴三桂衡州称帝,但前景仍不容乐观,长时间的积郁成疾,最后病死。叛军拥立他的孙子为王,清军攻破阵地后,也自杀了。康熙削藩取得了大捷。

1.png

  康熙是以他勤勉好学,一生政绩无数出名,为千秋万代所纪念。他从小资质过人,在文韬武略上都有一番见地,可以说一出生就是一块当帝王的好料子。接下来,我们就例举下来不凡的康熙政绩。康熙的第一个政绩表现在领土问题上。当时三番叛乱,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大藩王,对刚刚站稳脚跟的康熙政权虎视眈眈。年仅20岁的康熙为巩固政权,维护统一,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他毫不给藩王们妥协的机会,本着只要肯降,既往不咎的态度,康熙几次出兵,通过20年的死磕终于平定叛乱。

  第二个政绩在于收复台湾。康熙初年,郑成功已亡故,郑氏后人在台湾继位后,中断与大陆往来,提出了反清抗清,欲独立建国。康熙面对郑氏分裂国家的举动,毫不手软。立即采用了武力手段,渡海收复。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定。第三个政绩是抗击沙俄入侵。沙俄军队曾趁着清军入关,侵略了黑龙江流域。在收复台湾后,康熙决定驱逐沙俄。他调兵两次取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逼迫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大片被俄国所侵占土地重回祖国怀抱。康熙在处理内政方面也有一手。他重视农业,曾带头培育杂交水稻。他重视水利工程,曾六下江南,修整了黄河、淮河、保定河。康熙还是一个学霸,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亲自主持编纂《康熙字典》、《康熙全览图》等等,推动了清朝文化事业发展。除此之外,康熙政绩不胜枚举。

  康熙—大清朝的第四个皇子,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平定了内忧外患,并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让大清在列国中站稳了脚步,那历史上对康熙评价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待一个历史人物,都要从褒贬两方面辩证的分析,一代天朝帝王—康熙也不例外,康熙,十四岁开始亲政,亲政才十天,就生擒了作恶多端、以下犯上的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斩杀吴三桂;统一台湾,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大腿沙俄进攻,平定北方之乱。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促进了清朝的发展。

2.png

  但康熙的做法也有弊端,从近处来说,康熙晚年疏于管理政事,导致贪污腐败的事情层出不穷,百姓民不聊生。从长远角度来说,康熙的一系列举措维护了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统治,虽然在康熙的统治下,大清开始繁盛,但与资本主义的西方文明相比,出现了经济、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落后,且差距逐渐拉大,更错过了向资本主义转型的好机会,为十九世纪西方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埋下祸根。思想先驱梁启超对康熙的评价是虽然康熙对西方的科技很感兴趣,掌握很多西方的知识,但他自己却严禁别人学习,康熙害怕别人学习了西方的思想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康熙评价虽然褒贬不一,在大清朝来讲,康熙开辟了“康乾盛世”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