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颜回是最有资格继承孔子儒家学说的接班人?

2020-09-25 23:54:35 作者: 为何说颜回是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以德行著名,家贫不忧,好学不倦。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极恸,痛如丧子,悲呼:天丧我矣!天丧我矣!颜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在孔门弟子中年龄最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这掩盖了他的聪颖善思,就连孔子也难以断定颜回的天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孔子才指出颜回并不愚。《论语?为政》记载: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能言善辩的子贡也坦率地说不敢与颜回相比。《论语?公冶长》记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他对孔子极为尊敬,其亲若父与子。《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少正卯与孔子争夺弟子使"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有颜回未离孔门半步,因而后人评价说:"颜渊独知孔子圣也。"《论衡?讲瑞》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堕三都"的计划失败,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颜回随孔子在陈、蔡期间绝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一石米。颜回与子路在破屋墙下做饭,有墙灰掉进锅里,颜回便取出来自己吃了。子贡以为他偷饭吃,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子贡说:像颜回,也不改变节操吗?孔子说:是的。

1.png

  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人已非止一日。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见先人,大概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拿进来,我将祭奠先人。颜回对夫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丢掉太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孔子说:是这样,我也一起吃吧。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了一下身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从此以后,大家更加信赖颜回。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颜回三十八岁,孔子六十八岁,季康子派使臣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品到卫国来迎接孔子一行归国。从此颜回结束了跟随孔子长达十四年的列国周游。颜回重归鲁国,已年近不惑,其故居陋巷虽然依旧,但父母均已年迈,家庭重担使颜回必须有一份较固定的收入维持家计。

  颜回在孔门中,是最有条件继承孔子学说的弟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希望所在。孔子在不能入士做官,达到以其思想治国的情况下,靠办学广收弟子来传播他的治国主张。他希望弟子能入士则入士,不能入士则通过讲学传授其治国之道,使其思想、主张能为后世所用。所以颜回在未入士为官的情况下,设坛讲学实属必然。颜回讲学所用教材,不外《诗》 《书》 《易》 《礼》 《乐》《春秋》等。只是他对《易》接触较早,研究较深人,"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法言?问神》在教学实践中,颜回对《易》的讲解较深透些,这对其弟子参悟古代辩证法是有帮助的。

  颜回除讲学外,还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在整理时,他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特别是《易》,颜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颜回死后,孔子在颜回对《易》所作整理的基础上,又经过"韦编三绝"的辛劳,才给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易经》。颜回通过自己讲学授徒,传授儒学六经,协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逐渐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2.pn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