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身份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显赫贵族+“职业革命家”。
张良是韩国显赫的贵族,他们家曾连坐韩国五代相位,因此,张良不是“官二代”,而是“官六代”。这一身份,秦末义军将领中无人可以比肩。
只是张良时运不济,尚未来得及做官,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了。国没有了,张良就没有了家,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国破家亡”吧。因此,张良心里充满了国仇家恨,张良的敌人就是秦王嬴政!张良发誓要把仇恨化为行动。
张良说到做到。他的弟弟死了,他不按规定的礼节、规定的标准厚葬,而是将弟弟草草掩埋,省下钱来暗中反抗暴秦。国家已亡,张良知道用常规的手段已经很难再和秦国对抗,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未果,张良深受启发。通过努力,他找到了一个大力士,他和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向巡游天下的秦始皇发起了致命一击。遗憾的是,张良他们掷过去的一百二十斤大铁锤仅仅砸中了秦始皇的副车。侥幸死里逃生的秦始皇在全国开始了大规模搜捕,张良从此就成为了传说。张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断然出手和项羽、刘邦相比,也许更能看出张良的独特之处:项羽见到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见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此!”张良见秦始皇,则什么也不说,直接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掷了过去。在张良飞翔的大铁锤面前,项羽和刘邦难道不应该惭愧一下吗?
“博浪沙刺秦王”发生在公元前218年,此时距离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还有九年。九年的跨度足以说明张良激进的精神和热情。因此,张良是一个走在了时代前列的“职业革命家”,是被朝廷记录在案并且唯一健在的“职业革命家”。张良的身份直接和两个字相连:“贵”和“红”。而这两个字,又必然使张良成为秦末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中,张良无疑就是秦末的良心,是秦末大起义的元老级人物,更是秦末大起义的标志性人物,而对于这样的“职业革命家”,秦末起义阵营中的所有人等都注定了必须保持敬意。
如此良好的个人信用,如此卓越的斗争经历,必然让张良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了无可争议的说服力。
网络配图
张良都说了什么话呢?张良说过并且在很多场合大说特说过至关重要的一句话:“沛公殆天授也。”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沛公刘邦大概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吧!”虽然这是虚拟语气,其实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却十分肯定——沛公刘邦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
当然,细心的张良没有忘记为自己的这句话提供了论据。他声称自己深谙一部兵书的精髓,他经常向别人讲述兵书的理论,但没有人能听得懂,更没人能洞悉其中的奥秘。可刘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悟性良好、智商超群,能在瞬间领会兵法的妙处,并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因此,刘邦是上天派到人间的。
这是一句非同小可的话,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神话了刘邦,而发出这一声音的是德高望重的“职业革命家”张良。
刘邦是一个平民英雄,早年的刘邦就是一个“好酒及色”的不良男人,所以他需要一个光环,否则很难服众。在此之前,刘邦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努力。譬如,他通过父亲的口,对外宣扬自己是人神杂交,是蛟龙的儿子,堪称转基因品种;他还通过妻子吕后的口,对外宣传自己有王气。说从前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就经常派人明察暗访。为使自己的王气不被发现,每当此时,刘邦就远远地躲起来,但吕后总能毫不费力地找到刘邦,因为吕后具备特异功能,能在暗夜发现王气四溢的丈夫;有时,刘邦自己也会亲自上阵,掀开衣服,炫耀自己大腿上的七十六颗黑痣,说这就是龙的象征。至此,说刘邦是神不是人的,都是刘邦家人或者刘邦本人。这时,秦末汉初最著名的“职业革命家”张良出现了,他四处对别人讲,刘邦的确是神人啊!这就等于从第三者那里验证了刘邦的话、刘邦老婆的话、刘邦父亲的话统统都是真的,绝不忽悠!刘邦怎么会不感恩戴德?更何况说这话的人是资深的“职业革命家”张良同志!
在秦末那样特殊的背景下,出身贫寒的刘邦要想走得更远,的的确确需要外界的神话和包装。为什么?因为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贵族出身的皇帝,既无显赫的家世,又无超人的才能,反而还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吹牛说谎……因此,在刘邦最需要谎言的时候,张良贡献了自己善意而且高质量的谎言。
一旦刘邦被扶上神坛,那么刘邦所有的缺点都将被原谅,刘邦所有的套都将被解开,他既然是龙的儿子,那他的一切缺点也就成了个人魅力的体现。张良的这份情,刘邦一辈子能还得完吗?
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你张良既然自称拥有一部神秘莫测的兵书,那你的这部兵书又从何而来?
张良说,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早年刺秦王失败之后,苦闷而忧郁的他,经常孤独地徘徊在下邳的一座破桥上。某天傍晚,他和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不期而遇。那老者也许是闲来无事吧,只见他故意把自己的旧鞋甩到桥下,然后挑衅似的对张良说:“小子,去捡鞋!”张良强压怒火,帮老者把鞋子捡了回来。谁知老者得寸进尺地说:“帮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再替他穿上吧。老人伸出脚来,看着张良乖乖地给自己穿鞋,满足的表情在脸上流露出来。最后老人含笑离去,把一个张口结舌的张良晾在了桥上。
不久,老者却又蓦然返回,很突兀地说道:“你是个好孩子,看你还有些前途。五天以后的拂晓,来这里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