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换言之,李广的1万人并非全军覆没,而是有不少人逃脱。既如此,何以全军统帅李广被生擒?司马迁没有交代,班固也没有说明。不过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李广被俘后乘机逃脱,南行数十里“得其余军”。由是观之,此役很有可能是失败版的“上郡之战”:李广再次采取冒进战法,亲率先头部队出击,结果遭敌军围歼。这一次,匈奴军没有再把李广率领的先头部队当做汉军伏击的诱饵,遂生擒之。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知道李广被活捉后又机智逃生的故事,却全然忘记了李广葬送1万军队的事实。此役,李广是以卫尉(九卿之一,掌宫门禁卫)身份出任将军,战后本应回任卫尉,但因战败被判斩刑。显然,西汉军方并未因李广个人有神勇表现并成功逃回就宽恕他。结果,李广交了赎金才换回一命(此为汉制规定,并非行贿),被贬为平民。
二是“右北平之战”。李广当了两年的平民,逢镇守右北平(今辽宁凌源西南)的韩安国(最高做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在司马迁笔下是一个世故无能的形象)去世,李广得以东山再起,出任右北平太守。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令霍去病率兵再次进击河西。作为配合,张骞率军1万、李广率军4千自右北平出击,以牵制匈奴左部。两人分道进击,李广所部遭遇匈奴左贤王4万大军。李广挥军力战,尽管杀伤相当数量之敌,但自己亦几乎全军覆没,李广仅以身免。结果,李广功过相抵,无赏无罚。倒霉的是张骞,他因未能如期与李广会师,由博望侯贬为庶民。
此外,李广还有三次出击,但未能与敌接战。
一是“马邑之谋”。汉武帝23岁时,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东)布下30万伏兵,拟诱歼匈奴大军。10余万匈奴军行至马邑北百余里时,军臣单于识破了汉军的诱击之计,迅速退去,使汉军劳而无功。李广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参与埋伏,未能与敌接战。
二是“漠南之战”。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军10万自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出击,寻歼匈奴主力。此役,汉军斩首1.9万,而且杀掉许多匈奴头目,不少人都立了功,偏偏李广无功。究其原因,李广时任“后将军”,等他出击时,仗已打得差不多了。
三是“漠北决战”。此役,汉武帝原本不想让李广出征。在这之前,汉武帝已经给过李广至少四次机会(马邑之谋、雁门之战、漠南之战、右北平之战),但李广两次无功,两次战败。汉武帝由此认定李广是个“霉将”,故漠北决战的出征将领名单中没有李广的名字。李广不服,“数自请行”(《史记·李将军列传》),并要求担任“前将军”。汉武帝犹豫好久才答应,但他仍不放心,明里给了老将李广面子让他做前锋,暗里则交代卫青不要让李广与匈奴接战。临战前,李广所部被卫青借故支开,由“前军”变“右军”,最后因失道误期自杀。卫青率领汉军主力击败匈奴军主力,但未能活捉伊稚斜单于,杀敌数也远不如霍去病(1.9万比7万余),留下莫大遗憾。保守估计,如果李广的前军与赵其食的右军不被支开,不敢说一定能活捉伊稚斜,至少战果会更大,而李广本人很可能战死(他两次陷入敌军包围,一次被活捉,一次只身逃回,这一次很可能选择战死沙场)。卫青战后反省自己的错误,非常后悔,曾暗示李广将迷路失期的责任推给其部下。李广自杀后,卫青十分愧疚。及后,李广之子李敢为父报仇击伤卫青,卫青没有报复,而是隐瞒了此事。从卫青的行为不难看出,他也认为不该支开李广。
二、为何难封侯?
关于这个问题,问得最多的大概是李广自己。他将自己不能封侯的原因归结为命:“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看来,李广是个不善于总结的人,一直没搞懂自己为什么建不了功封不了侯。
网络配图
能否封侯,先得对照西汉的封侯标准。当时,封侯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军功封侯、2.王子封侯、3.。外戚宦官封侯、4。子承父爵、5.降者封侯。就李广的条件而言,只能走第一条路。
文帝时期,西汉奉行休养生息政策,力避战争,李广难有立军功封侯的机会。故文帝才会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但有一事令人费解:文帝去世前一年(公元前158年)冬,6万匈奴军分两路进犯上郡和云中郡。文帝派人御敌,统兵将领六人(中大夫令勉、故楚相苏意、前郎中令张武、河内守周亚夫、宗正刘礼、祝兹侯徐厉),李广不在其中。文帝为何不给李广机会?难道文帝深知李广并非帅才,他上面那句话只是慰语?景帝时期,李广本在昌邑之战中立下战功,却因犯下政治错误,未得封赏。其后,李广长期驻守边关,杀敌机会很多。然而,由于景帝继续对匈奴取战略守势,汉军只守不出,不可能获得大的战果。李广不能大量杀敌,遂不得因功封侯。汉武帝上台后,对匈奴改取战略攻势,屡屡出动大规模骑兵集团寻歼匈奴军。在汉武帝当政的四十余年,军人立功封侯的机会很多。据统计,汉武帝时期受封侯爵者共计89人,其中将军为侯者53人,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降汉受封者29人,占全部侯爵的92%,其他因非军功而为侯者不过7人。(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第5卷《西汉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7页)然而,李广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在封侯名单里。为什么?很简单,军功(杀敌相对数量)不够。
欲封侯,看军功。西汉军功爵制完全量化,按照军人所获敌军首级数量计算,标准十分明晰。笔者很想知道李广征战一生究竟杀敌多少,读了好几遍《李将军列传》,发现仅有一处具体记载――杀匈奴“射雕者”三人,“白马将”一人。相反,卫青与霍去病的杀敌数量则记载得十分详细(卫青5次出击,杀敌5万余;霍去病4次出击,杀敌11万余)。司马迁十分欣赏李广,如果李广战功卓著,司马迁当会载入《史记》。司马迁没有写,大概只有一种可能:李广杀敌不多,上不了台面。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大致推算出李广一生的杀敌数量。西汉的侯有两级,高者为列侯(承秦之“彻侯”,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称“列侯”),低者为关内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关内侯无封国,只有食邑。卫青首次出战,直捣匈奴龙城(单于祭天和聚会首领的场所,在今蒙古正镶白旗附近),杀敌700(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596页。《史记》与《汉书》均记为“数百”,此从《资治通鉴》),受封关内侯。换言之,李广打了一辈子仗,战绩尚不及卫青首次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