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是司马迁吹出来的?战绩总和不如卫青一仗

2020-10-14 14:11:43 作者: 李广是司马迁

  学生时代,读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广力挽强弓的英武形象便深深印在脑海里;次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是对飞将军敬重万分;再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由得替李将军委屈愤懑。但后来知道汉武帝的故事后,开始对偶像李广产生怀疑。汉武帝时期是武人各显其能的时代,武帝的用人原则是拔贤选能,出类拔萃的人压不住。李广若是将帅之材,没有理由不能封侯。笔者细读史书,通过量化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了个中原因。通过重读李广,笔者感到仅仅通过文人的诗歌去认识历史是危险的,要全面了解古代人物,还得零距离接触故纸堆。

1.jpg

网络配图

  一、李广打了多少仗?

  笔者目力所及,迄今尚无人对李广的出战进行详细统计,而这恰恰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李广自杀前说自己“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史记?李将军列传》),不过真正记录在案的只有八次。李广的作战对象多为匈奴军,唯一例外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的“昌邑之战”作战对象为吴军。在这八次出战中,李广的战绩是三胜两负,还有三次出击未能与敌接战。

  先来看李广的三次“小胜”。

  一是“萧关之战”,此为李广从军后的首战。是役,《史记·李将军列传》仅落8字:“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只有结合《孝文帝本纪》和《匈奴列传》才能理出更多头绪。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58年)冬,匈奴单于率军14万入掠北地郡(今甘肃庆阳西北),杀北地都尉,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文帝发兵10余万(骑兵10万,车兵千乘),名为“击胡”,其实双方并未接战。匈奴军在塞内抢掠月余后“遁走”,汉军才实施象征性追击,“逐出塞即还,不能有所杀”。显然,汉军以驱匈奴出塞为满足,并无打歼灭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打算。在追击中,李广很可能利用他的高超箭术,射杀了一些掉队或落单的匈奴将兵。李广因射艺高超,表现抢眼,战后得以进入皇宫担任郎中。换言之,萧关之战使李广由普通一兵荣升中央警卫团成员,一跃成为皇帝保镖。

  二是“昌邑之战”,此为李广唯一一次与匈奴以外的敌军作战。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发生吴楚之乱。周亚夫担任平叛大军统帅,他采用“坚守饥敌”战法,直到吴军因饥饿撤围昌邑(今山东巨野),才出动精兵追杀,“大破之”(《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此役,李广以骑郎将(皇帝的侍从武官)为骁骑都尉(轻骑兵将领)身份参加平叛,《史记》的相关记载非常简约――“取旗,显功名昌邑下”(《史记·李将军列传》)。在追击中,李广一马当先,夺了吴军军旗,耀名于当地。意外的是,李广在战后不仅未得任何封赏,还被调离中央,迁任边境太守。原来李广犯了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梁王何许人也?景帝的亲弟弟,窦太后最喜欢的宝贝儿子。景帝为讨母亲欢心,曾戏言“千秋之后传梁王”。不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窦太后当真了。景帝只要儿子接班,哪想过真的传位给弟弟,他后悔自己失言,一直盯防着梁王。李广接受梁王将军印,事先既未向景帝汇报,更未经景帝同意,属于“私受”。景帝得知此事后,怀疑李广被梁王收买了,仅仅出于安全考虑,也不会再让梁王的人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当侍卫,遂将李广出调为上谷(今河北怀来)太守(一郡最高行政长官)。之后,李广走马灯似的在今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做过七地边郡太守。很明显,景帝一直在提防李广,怕他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培植私人势力。

  三是“上郡之战”,此为李广最后一次胜仗。当时,中贵人(皇帝宠臣,被派到李广身边做监军)率“数十骑”偶遇三名徒步的匈奴射手,想以众击寡,不料竟被对方射杀殆尽。中贵人也中箭负伤,赶紧逃回去告诉李广。李广料定对方是神箭手,立即率“百骑”追之。值得注意的是,李广并未采取狼群战术,而是将百骑分为两翼包抄,防敌逃脱,自己以一对三,射杀两人,生擒一人。这不像打仗,倒像秀箭术。不料,李广百骑骤遇匈奴大军,面临非死即俘的险境。李广没有慌乱,更没有逃跑。他十分镇静,不撤反进,甚至下马休息,摆出疑兵架势,甚至突袭射杀了一名身着白衣的敌军将领。见此,匈奴军怀疑李广率领的百骑不过是诱饵,汉军设有埋伏,遂不敢进击,到傍晚时主动撤去。司马迁对李广的神勇表现有五次特写,这是第一次。他妙笔生花,既突出了李广高超的射艺,更强调了李广的机智,使读者留下了李广“有勇有谋”的深刻印象。不过,司马迁也露出了两个破绽:其一,他先写中贵人率领的数十骑几乎为三名匈奴射手杀尽,本是为突出李广的高超箭术作铺垫,实则暴露出李广平时训练士兵成效不佳。其二,李广率百骑追击三名匈奴射手,竟未知会本部兵马!试想,李广大本营若在此间遭到匈奴军突袭,汉军没有主心骨,如何应付?这就是李广往往“小胜大败”的根本原因。

  再来看李广的两次“大败”。

  一是“雁门之战”。汉武帝即位第七年,意图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东)诱击匈奴,不意事泄无功(李广亦参与是役)。之后,汉匈彻底翻脸,但边境贸易尚未中断。汉武帝遂决定乘匈奴前来贸易之机歼灭之。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派出四路汉军出击,其中李广率军1万自雁门(今山西右玉东南)出击。不料,李广所部遭优势敌军围歼,连李广本人也被生擒。此役有个细节容易被忽视――李广所部“所失亡多”(《史记?李将军列传》)。“失”在“亡”之前,说明被打散的人比战死的人多(司马迁用词十分谨慎和准确,散比亡多称“失亡”,亡比散多称“亡失”,如《项羽本纪》说到章邯为将三年,所部士兵亡多于散时,即用“亡失”一词)。

3.jpg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