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燕国太子丹:一个人质想要复仇却被反杀的悲剧人物

2021-03-06 12:41:36 作者: 战国燕国太子

  燕国太子丹

  战国时期,燕王喜立丹为太子,然燕国多败于战,先是送太子丹往赵,以求和,赵被秦灭,秦成强国,太子丹又被送往秦,作人质,以求秦国不攻打燕国。

  

太子丹剧照


  太子丹剧照

  燕国弱小,如此更是畏惧强国侵略。太子丹在赵国认识赢政,还和赢政交朋友,可是时局变化,赢政回秦国,其父亲登上王位,去世后又传给赢政。赢政当秦王,重用变法,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起来。秦喜好征战,有吞并六国称霸天下的野心。

  太子丹回燕国,等来的是秦国开始的对周围国家的侵略。燕国没有有才能之人吗?燕国有联合他国的策略吗?燕国不得以把太子送秦国作为人质,再次求得短暂的安逸。

  太子丹在秦国,觉察秦王的称霸野心,知道秦王不会停止进宫,心里害怕,急忙逃回燕国想办法。

  太子丹日夜焦虑,想出直接刺杀秦王的方法。这时秦国的叛将来到燕国求收留,燕太子竟然不听劝,留下叛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一方面惧怕秦国,一方面又作出违逆秦王之事。

  后策划刺秦之事又过于着急催促刺客,刺杀失败,惹怒秦王,更招来灭燕之军。

  最后燕王和太子被秦军追杀,燕王逃到辽东地带,秦军穷追不舍,燕国臣子建议杀太子献给秦王消除秦王怒气,太子丹就被其父燕王杀死了,太子丹的死并没有让秦王停止灭燕,燕王也随之被灭,燕国消亡。

  后人对太子丹的评价褒贬不一。宋国文人认为太子丹不孝不忠,然而秦王吞并燕国并非因为刺秦导致,燕国灭亡是国力衰弱的必然结局。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战国策里的这篇文章,翔实叙述了燕太子丹从逃离秦到寻刺客谋害刺杀秦王之事,以及失败后,燕灭亡的整个过程。

  

太子丹剧照


  太子丹剧照

  燕国太子丹作为人质被扣留在秦国,却看到秦王的暴虐和野心,于是逃回燕国。秦叛将来到燕国恳请收留,太子丹不忍拒绝,太子老师劝言收留樊将军只会招来秦国责怪,应该拒绝。可太子丹没有听从。太子丹求计于田光,田光以死举荐荆轲。荆轲于是谋划刺秦之事。荆轲提出需取悦秦王,因此要求燕国肥沃之地地图,和叛秦樊将军首级。太子丹收留樊将军不忍加害。荆轲亲自游说樊将军,言将亲手用匕首刺死秦王,只是需要将军配合,樊将军得知是为了杀秦王,遂把剑自刎献上首级。

  荆轲在燕等待友人同行,太子催促,荆轲诀别好友义士,带着地图,首级上路。至秦殿,秦舞阳畏惧,荆轲镇定自然,然刺杀秦王之时被其挣脱,追而不得,最后寡不敌众,刺杀失败而死在秦殿。荆轲虽死,秦王震怒,派遣大军攻打燕国。燕王联合它国对抗,然而战败,和燕太子丹逃至辽东。有人献计杀太子丹献秦王以保命。燕王从之。然而燕太子丹死,秦军却没有停下攻击。燕王亡,燕国灭亡。荆轲好友高渐离,常击筑而歌送别荆轲,闻荆轲死,决意替之,伺机杀秦王。高渐离接近秦王,用筑击打秦王,失败,也被杀了。

  太子丹论

  太子丹论,是清代的文人写的文章,主要讲历史上对燕国太子的不同评价。宋国人认为燕国的太子丹不应该谋划刺杀秦王之事,认为太子丹不忠不孝,刺杀秦王是谋反罪名,所以被记载太子丹被斩,用斩而非杀,就是有这层意思。既然燕太子丹被归为叛国,那荆轲也被归为谋反了。

搜狗截图16年10月27日0934_20.jpg

  太子丹剧照

  宋国的人崇尚的儒家思想便是这样。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治病。不去认真诊断病灶在哪,就只以为体质不好,气血不畅,开些药物来调理肠胃。然而病症却在于已经生长出的恶性肿瘤,如此医法,怎么能不夺去病人性命,最后死亡呢?宋国朝廷尽是秦桧这样的弄臣,每天都用什么厉害关系,来挟制那些忠臣将士,推崇讲和的好处,他们的思想怎么能不误国呢?

  放在今天来看,太子丹并非叛国,而是忠臣,太子丹是一个孝子,荆轲也是一个人民英雄。如果荆轲被其它人所用,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像燕国太子丹的品格可以与天地日月同辉了。清代,经历宋国秦桧讲和卖国的历史时代,清文学家来评论古时太子丹的故事,借古喻今,痛斥卖国讲和的恶臣,崇尚荆轲的英雄气节。太子丹放到后代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国家面对侵略,主和派否定太子丹作法,认为他给国家带来灭亡。可是强国侵略,并不是因为荆轲刺秦失败引起,而是因为燕国国力弱小之故。所以看待太子丹的作法,应该从本质上去客观评价。燕国太子丹的故事,启发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投降,讲和,而应该自强不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