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宋江等三十六人山东起义后,曾一度在大名府境内活动。《宋会要辑稿》:宣和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宋徽宗御笔诏书,河北群贼自呼“呼保义”等昨于大名府界往来作过,良民为之惊扰,久之未获。为剿灭“河北群贼”,宣和四年正月十一日,宋徽宗下诏令大名府路安抚使邓洵仁择精兵强将,河北漕臣吕颐浩、黄叔敖备齐随军粮草,提点刑狱高公纯不限远近跟踪捉杀“呼保义”,廉访使者钱怿监督,限月内剿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第177册,兵十二,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第6964,6965页。]“呼保义”即宋江。
北宋名臣李若水在元城县尉任上作有《捕盗偶成》,记述了宋江在大名府活动的情形。诗曰: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今年杨江起河北,战阵规绳视前作。嗷嗷赤子阴又言,又愿官家早招却。我闻官职要与贤,辄啖此曹无乃错。招降况亦非上策,政诱潜凶嗣为虐。不如下诏省科徭,彼自归来守条约。小臣无路扪高天,安得狂词裨庙略。[(宋)李若水《忠愍集》卷一。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宋江等“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这是宋江在大名府境内活动情况的真实写照。因宋江三十六人战斗力极强,“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史·侯蒙传》),“白昼横戈犯城郭”的目的在于解救卢俊义也在情理之中。宋廷实行招安政策,“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卢俊义的身份是一名军官,可能是在“三十六人同拜爵”之后,卢俊义担任军职,后来建功立业,家资渐丰,卢俊义庄园方得以建成。后来,因押送的生辰纲被窃,再次落草。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卢俊义再次落草为寇参加的起义军是宋江、还是杨江,这是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配图
宋江等人接受招安后,担任不同官职,卢俊义二次被迫落草时不可能再与宋江同伙。李若水《捕盗偶成》中提到继宋江起义后,杨江在大名府起义,杨江被部下尊为“杨天王”。卢俊义极有可能是参加了杨江起义军。
关于杨江起义军的结局,史书没有记载。《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八《林泉野记》所载韩世忠事迹,称韩世忠与张俊“俱破郓贼李太于碱河,何威于洺州,大名贼于超化寺,内黄贼于祁州,徐靖于莒县,张仙于擂鼓山,潍贼于方村,并济南贼”,遂定河北、京东。[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汇编》,第1571页。]大名府起义军被宋军镇压,在超化寺战败。《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十九《林泉野记》所载张俊事迹与韩世忠略同,但详细记载了大名府起义军在超化寺战败的时间是“(宣和)六年”,余部被宋军“追至内黄”。[(宋)徐梦莘撰,《三朝北盟汇编》,第1575页。]
韩世忠、张俊二人事迹中仅记“大名贼”,没有直书“大名贼杨江”,此后的起义军史料中也不见杨江的事迹。杨江的结局成谜。因为杨江“愿官家早招却,”他接受招安的可能性最大,既然杨江接受招安,故而不书“大名贼杨江”。杨江被部下尊称“天王”,在起义军中拥有绝对的权威,不会存在有其他头领不随他接受招安的事情发生。张俊、韩世忠率宋军所“破大名贼”或是其他小股义军。但是也不排除杨江尚未接受招安,就在与宋军作战中被杀。若是这样,杨江被部下尊称“天王”,他或许就是《水浒传》中的晁天王晁盖的原型之一。卢俊义加入杨江起义军很有可能。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卢俊义生辰纲被窃后,上太行山为寇。龚开赞卢俊义“白玉麒麟,见之可爱,风尘大行,皮毛终坏。”“风尘大行”应做太行理解。“皮毛终坏”说明卢俊义或被陷害或死于战斗之中。卢俊义可能参加了《三朝北盟汇编》中被宋军“追至内黄”的那股义军,最后退却到太行山,并参加了不久的抗金。
卢俊义再次为寇究竟加入的是那支起义军,暂时难以确定,但卢家庄遗址为卢俊义故里可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