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第二号人物,祖籍大名府。《水浒传》是小说,卢俊义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还是真有其人或原型人物,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经考证,卢俊义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名“卢进义”,《水浒传》中名“卢俊义”,进、俊在大名县方言中同音。《大宋宣和遗事》成书于南宋,类似于史话,卢俊义有其历史的影子。而在大名县境内也确有两处卢俊义庄园:一为大街乡菅庄村南,北宋大名府城墙东北角,该庄园遗址并非卢俊义在大名府城的宅院,很可能是明初水毁大名府城后,卢俊义后人搬迁到这里的,目前卢姓绝户;一为埝头乡东刘庄村西北,在北宋大名府城东南三十里,刘庄村中的卢姓人家是从卢家庄搬迁过来的,世代相传是卢俊义后人。
网络配图
2011年12月31日,河南卫视《知根知底》栏目组致电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称欲制作一期卢姓节目,希望协助找到卢俊义的后人及其相关遗址、遗物或家谱等。藉此,1月3日下午,我驱车到埝头乡东刘庄村采访调查。限于时间关系,很多问题未能作深入调查,但仍感收获颇丰。
一、考察情况
东刘庄村在大名县城东南,在村“两委”办公室,我们与村党支部书记卢海旺、村民卢新社、卢河宽及其他村民进行了座谈。东刘庄村980口人,只有卢、刘两姓,卢姓近500人。刘姓是明朝初年山西迁民,刘姓迁来之前,卢姓就在卢家庄居住,卢姓是土著老户,清末全庄仅剩八户人家,为防盗匪,才从卢家庄搬迁到东刘庄村。
明初山西迁民一个最明显的遗传特征,就是小脚趾甲分大小两块,这个体征大名原土著人没有。而卢海旺等人的小脚趾甲是完整不分块,他们是原住民无疑。卢姓世代习练拳术,卢姓男子多体格健壮,绝少瘦弱单薄之人,卢河宽的爷爷武功超人,但现在已经弃武。县内燕青拳据传原来就是卢家拳,后经过燕青发展,演变而成燕青拳。
卢家庄遗址在刘庄村西北一华里处,不但刘庄村人世代口耳相传本村卢姓是卢俊义后人,卢家庄遗址为卢俊义故里,周围村庄也是这样说法。卢家现存家谱仅可上溯到清中期,之前的世系因战乱、灾荒等丢失,不得其详,但自卢俊义以来的世系辈分不乱,卢新社是卢俊义27代孙。胡文华《卢俊义及其庄宅之传说》中提到卢改芝是卢俊义的“17代孙”,明显于事实不符。卢新社称卢改芝是他的堂姐,17代孙是27代孙之误。目前卢俊义在刘庄村已经传至30世。
关于卢俊义的事迹,卢家世代的传说与《水浒传》的记载出入很大。
网络配图
据卢姓人讲,卢俊义武功高强,习练“长拳”,豪侠仗义,但他不是富豪大商,而是家境贫寒,以农业为生,房屋为泥土垒筑,院墙为篱笆墙,墙外常种些丝瓜、豆角之类,攀爬墙上,倒也把院子围得严严实实。当年的卢家庄位于北京大名府通过东南朝城县的官道之上,宋江等人在大名府活动时,得知卢俊义武艺高强,有意赚取卢俊义入伙。碰巧当年大名府饥荒,时值隆冬季节,卢俊义带领众乡亲抗捐税,被官府捉拿,投入大名府大牢,并放火点燃了卢俊义的房屋。宋江等人白日劫牢,救出卢俊义,无奈之下,卢俊义才到宋江的队伍落草。后随宋江等人招安,作了军官,屡建战功,又在大名府经商,生活逐渐富裕后,修建了这处庄园。后来押送生辰纲赴东京开封府途中被劫,罪责当死,无奈之下,被迫再次落草,其子孙为免遭灭门之祸,一支返归故里,繁衍至今,其他支系不详去处。
实地调查卢家庄遗址时候,由卢新社、卢河宽陪同介绍。
卢家庄在一处高岗上,现存面积仍有百余亩,遗址西北是黄河的支流——老柴河故道,河道上有一座桥通往小龙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北宋大名府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随着埝头至曹仁村柏油公路的开通,这条路方渐渐失去作用。
卢家庄遗址残高四五米,未破坏之前高出地面十余米,虽经平整土地、取土建房,但村庄遗址的痕迹仍较为明显,古砖瓦物件俯身即是。在遗址的西南,有数百块大约金元时期的砖。经询问,他们称在村庄中还出土有数量众多的“王莽大砖”,因其坚硬,打井建桥时砸碎充作石子不少,现在村中还有不少人留作他用,“王莽大砖”是唐宋时期烧制砖的俗称。在村民建房取土过程中,遗址内发现有房屋基址、灶台等,并有古物出土,被古玩爱好者收购。
卢俊义招安后,重修过宅院,卢家庄环庄一周建有围墙,房屋坐向全部为东南向,与目前的正南正北不同,究竟何意不详。因地势高,卢家人又习练武功,盗贼土匪一般不来滋扰。卢家庄遗址中有一眼琉璃井相传是卢俊义当年所凿,以青石覆盖,内藏何物仅有族长知晓,后琉璃井的方位、藏物失传,成谜。据称,两年前有“文保部门工作人员”用探铲来找寻该琉璃井未得,为文物贩子探宝无疑。
卢家庄在清同治《元城县志》中有载,最早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废弃的。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王莽大砖”、瓦、器具等分析,卢家庄遗址应该在唐朝就存在,延续至清后期。
二、史实考证和初步认识
刘庄村传说卢俊义抗捐说被抓,宋江等人白天劫牢营救,后随宋江接受招安成为军官,有其历史真实的影子,并非空穴来风,随意捏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