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知识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吴黄龙元年(229),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帝位后,孙权当然是先大肆封赏,对于东吴的奠基人孙坚、孙策以及自己的母亲,孙权都进行了追封。
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虏将军坚为武烈皇帝,母吴氏为武烈皇后,兄讨逆将军策为长沙桓王。"那么,为什么孙权称帝后只追封孙坚为皇帝,却不封同样很有功绩的孙策为皇帝呢?这是一种忘恩负义吗?
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而南方的孙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可惜的是,还没来得及出发,孙策就被许贡的门客埋伏重伤,不久便因受伤过重而去世,孙策去世后,孙权接过了江东的领导权,他在父兄的基础上用心治理,管理国政,奠定了东吴的牢固地位。
而孙权称帝后,便"追谥策曰长沙桓王,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孙策自己被追封为王,而其子孙绍则被封为侯,对于孙权的这一举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道:"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义俭矣。"
在陈寿看来,江东的基业大多是孙策打下的,孙策对于江东的建立有着无法磨灭之功,而孙权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尊敬,只是封他的孩子为侯,在道义上讲,孙权太过于吝啬了。孙权对于孙策及其后代的处理真就有欠妥当吗?
我认为,其实并非如此。先说孙权之所以不封孙策为帝的问题。孙权这么做,很可能是因为孙策还有后代。试想,要是孙权称帝后,又追封孙策为帝,那么孙策的儿子岂不也是皇子,而且按照顺序,孙权死后更适合的继承人应当是孙策的孩子。孙权辛辛苦苦经营江东,死后却是孙策的孩子继位,他当然不会乐意。
除了孙权的私心,笔者认为,封孙策之子孙绍为侯,是一种保护性的措施,既是对自己孩子的保护,也是对孙绍的保护。何出此言呢?孙策被追封为王,是孙权害怕孙绍成为皇子,会危害日后自己孩子的统治,如果孙绍被封为王,地位尊崇,也会对自己孩子的统治有威胁。
那么,为什么说也是对孙绍的保护呢?孙权死后,吴国历任孙亮、孙休两个皇帝,孙休死后,出于吴国需要年龄较长君主的因素,孙皓被拥立为帝,而孙皓继位后,却残暴不仁、喜好杀戮。于是民间渐渐流行起了应该立孙策之孙孙奉为君的舆论,孙皓听说后,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孙奉。
孙奉只是侯位,比孙权许多封王的皇子皇孙们地位还要低,但仅仅因为被民间认为适合代替孙皓继位就被杀死,如果孙绍、孙奉被封为王,那么地位更高,也就更容易出于风口浪尖了,说不定孙绍时就已经因为被皇帝猜忌而死了。
在我看来,以孙策、孙权兄弟的融洽关系,孙权不会吝啬于给孙策一个更加显耀的名分,不会吝啬于给兄长的后代,自己的侄子更好的爵位和待遇。所以孙权并不是忘恩负义,以他的智慧,在封赏时肯定是经过慎重思考的,这些虽然都是猜测,但孙权当年很可能也经过这样的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