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漩涡中的宝骏560:“神车”光环逐渐褪色 变速箱故障由来已久

2020-07-21 17:37:33 作者: ?舆论漩涡中

召回4年仍未修好。

近日,“神车”宝骏560站到了风口浪尖。

在3·15晚会上,央视报道称,有多位车主反映,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560车型变速箱频频出现故障,有车主的2016款宝骏560车型召回4年,变速箱至今仍然没有修好,宝骏也成为此次3·15晚会唯一上榜的汽车品牌。

对此,宝骏汽车官方微博回应称:对于央视3·15晚会报道的宝骏汽车560变速箱故障的问题,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并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此事展开调查,由此对用户造成的困扰,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随后,上汽通用五菱也表示,在央视“3·15”晚会报道中部分用户反馈的问题,都已经通过沟通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处理完毕。

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创建的自主汽车品牌。上汽集团总裁陈虹曾将荣威、名爵、宝骏并称为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三驾马车”。宝骏560运营公司上汽通用五菱为上汽集团、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中外合资汽车公司。

汽车分析师钟师对时间财经表示,如果事情再过多曝光的话,对上汽通用五菱的影响不太好,因为变速箱是一个很关键的东西,虽然宝骏560停产了,但是对其他车型的销售也会有影响。

召回4年仍未修好

“突然没有动力”、“加油门不走了,没有任何征兆”,很多购买宝骏560的车主都遇到了变速箱的问题,更让车主们懊恼的是,车主们普遍认为,“召回明显是在敷衍,根本没有解决变速箱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彻底消除车辆的安全隐患。”

车主普遍面临着召回方案无效,维修只是强行消除故障灯,变速箱故障问题没解决,车辆出保还要自费维修;想退车折旧费一分都不能少;厂家售后部门“隐身”,**投诉渠道成为死循环等。宝骏560召回4年,变速箱至今仍然没有修好。

3·15节目播出后,有网友表示,“我都已经在用第4个变速箱”、“到现在跑了1万3千公里,就不敢跑长途,现在不知道怎么办”。

宝骏560的变速箱故障由来已久,上汽通用五菱此前两次召回,其中2016年召回12485辆。去年5月底,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官网信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9年6月5日起召回2017年6月29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17款宝骏560 DCT自动档汽车,共计19680辆。

召回计划称,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发动机控制模块(ECU)软件标定原因,可能引起变速器离合减震弹簧滑块受异常冲击,极端情况下车辆动力输出中断,存在安全隐患。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将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ECU软件并更换变速器离合减震模块,以消除安全隐患。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任曾公开表示,企业一般是由于设计缺陷而召回汽车,召回以后只要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就不会对品牌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宝骏汽车售后做得不是很理想,是导致其投诉攀升的主要原因。

销量下滑

上汽通用五菱初进乘用车领域时,正是凭借宝骏730、宝骏560等月销数万辆的成绩,引发业内关注,被誉为“神车”。

2015年,宝骏560一上市,就凭借着超大空间以及劲爆的价格成为了SUV市场上的一匹黑马。根据官方数据显示,上市的第二个月,宝骏560就占据了单月SUV第三名的位置,接下来销量持续上升,一度在2016年3月销量达到了4.21万辆,创下自身纪录。上汽通用五菱也成为全国年销量最早冲过200万辆的汽车企业。

然而,伴随消费升级趋势,特别是其自身频发的产品质量问题,被称为“爆款制造机”的宝骏汽车迎来了销量上的瓶颈,上汽通用五菱的“神车”光环开始褪色。

2016年4月,上汽通用五菱的主销车型同比或环比均呈全面负增长态势。宝骏560更是下滑超40%。到了2018年,随着中国车市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进一步下跌到183.9万台,同比下滑13.6%。

为了突破销量“天花板”,去年上汽通用五菱正式发布新宝骏品牌,并更换了车标,欲押注新品牌谋突围。据了解,新宝骏品牌定位为自主新高端品牌,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薛海涛曾向媒体记者表示,五菱将被打造成奋斗者的形象,而新宝骏则聚焦年轻互联网消费一代。然而,新宝骏品牌的上市表现也并不理想。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综合销量数据统计,上汽通用五菱上半年销售总量30.54万辆,同比下降39.4%,全国销量排名第十,市场占比4%,是排名前十同比下滑最严重的车企。

7月3日,五菱汽车官方宣布推出五菱螺蛳粉。螺蛳粉属于广西柳州特色美食,上汽通用五菱总部位于柳州。据企查查信息,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20年5月19日申请注册29类食品、30类方便食品的五菱图形商标。(北京时间财经 陈世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