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驴友贵州滴水滩遇险 揭开“瀑降”隐秘的角落:国内玩家或达五千人 一旦被困易缺氧而死

2020-08-28 16:07:23 作者: 两驴友贵州滴

除了举办专业培训,邵峰还与另外三位资深驴友于2010年编写过一本《溪降手册》,该手册包括介绍了瀑降运动、瀑降装备、瀑降技术、绳结技术和瀑降手语等内容。

“我们不想看到有人在宜昌玩瀑降时摔伤摔死”,邵峰谈起汇编这本手册的初衷,他们还免费印了2000份在溪降大会上派发。

“溪降手册写得很完善”,孙志宏是深圳磨房网溪涧运动版版主,他起初玩瀑降也是靠自己摸索,除了看《溪降手册》,他还会借助户外论坛学习经验。

在深圳磨坊网里有个玩溯溪的圈子,他们十几个接触过绳索技能的队友在2008年开始玩瀑降。他们主要是通过AA制进行,费用和风险都各自承担。

无法忽视的风险

贵州瀑降的两位驴友遇难,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瀑降的风险性。

25日下午,关岭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遇难的两位驴友死因目前还不确定,“因为他们是被悬挂在水流中,是缺氧而死还是溺水而死,只能通过之后的解剖来了解。”

邵峰介绍,瀑降运动存在诸多“客观风险”,例如地形、水形、封闭性、高空作业、天气等,很多人会轻视瀑降的风险和操作规范。

“很多人盲目相信自己的经验,没有意识到风险”,邵峰举例,有人认为在距离瀑布2米的地方不可能会被淹死,但实际上瀑布形成的水雾会排挤氧气,被困人员很容易因缺氧而死。瀑降过程中很多突发情况会超出日常经验和直觉,如果没有系统培训,人们就无法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也不具备规避能力。

黄淑惠认为,贵州瀑降事件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果是探洞卡在绳子上面,还可以争取救援时间。但在瀑降被困,驴友很容易窒息而亡。据她介绍,2019年在广州从化也出现了类似的瀑降事故,两位驴友不幸遇难。

由于担心在瀑降活动中出现事故,多年来,李明松一直没有推广过贵州滴水滩瀑布“瀑降”这一项目。“我一直都是自己带队玩,七年来,我的队伍中从未发生过队员瀑降被困的情况”。

事故的出现,没有影响邵峰对于瀑降项目的热爱。他认为,瀑降是一个很好的户外项目,但前提是要接受规范的训练、选择合格的领队、循序渐进地挑战项目。

在他看来,瀑降吸引他的,是来自于这项运动的挑战性,会促使他去思考,“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风景,接触到瀑布中那些隐秘的角落”。

新京报见习记者 吴采倩 记者 海阳 实习生黄莹

编辑 左燕燕

校对 张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