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后的真相,是比电影更壮烈的中国

2020-08-31 20:06:34 作者: 《八佰》背后


谢晋元也许料到汪伪政府或将报复,提早写下了一封遗嘱:“人生必有一死,此时此境而死,实人生之快事也。”



他猜的没错。


1941年4月24日早上5点,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刺杀,终年37岁。


此时的上海已经沦陷,人人命悬一线,但仍旧有30万人自发吊唁,几条马路都被堵塞。


一代英豪谢晋元,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同胞的屠刀。


谢晋元殉难后,上海广大市民前来吊唁。


与此同时,属于八佰壮士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谢晋元被刺杀8个月后,日军占领租界。


国民政府终于密令突围,然而为时已晚,突围计划告吹,壮士全部被俘。


因为他们曾多次奋力反抗日军,日军只能分散他们的力量。


▲被扣押在租界的孤军营士兵,他们有老有少,有散兵游勇,多是“歪瓜裂枣”


有的押去南京老虎桥监狱、孝陵卫、杭州、安徽裕溪口,有的押去了南洋群岛和新几内亚。


在南洋,他们被逼砍树、打石头、烧石灰、运煤,日军稍不如意就鞭抽拳打。如果反抗,就要被刺刀刺死。


在新几内亚,50名壮士里,病死、饿死、被打死的共有14人,最终,只有36人活着回到了祖国。


生死飘零,谁人与说?



08

勿失勿忘,勿忘勿失


抗战胜利后,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回到上海。


她发现,八佰壮士,只幸存了六七十人,而且个个处境艰难。


并不富裕的凌维诚,为了他们四处奔走,但当时国民党各个部门都相互推诿,大多没有结果。


▲凌维诚与八百壮士幸存者合影


1949年解放后,凌维诚写信给了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


陈毅当即拨出了吴淞路466号房屋一栋和墓地一块给凌维诚。


后来,谢晋元的墓移入上海“万国公墓”,一位孤军战士为谢晋元守墓四十多年。


2015年12月17日,谢晋元被追授为烈士。

.........



83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段岁月,峥嵘往昔,令人唏嘘。


八百壮士的事迹,不是典型的“不成功便成仁”的英雄故事,更多的,带着悲剧的色彩。


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的坚守和不屈,才更令人动容。


正如毛泽东的盛赞:“英勇抗战,为国捐躯的民族革命典型。”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意义,不仅在于战士们视死如归地保卫家国。


更在于,它像一声号角,唤醒了苏州河对岸的人们。


它像一颗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要胜利,靠的从来都不是困守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而是身后的四万万中华儿女。



最后,分享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段话:


“日本人始终不明白他们会什么会输。


他们运用经济学原理,把中国各种情况输入电脑,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赢,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输了。


因为他们不懂中国人。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做到了,虽然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


几千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什么样的绝境,无论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


她的潜力,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仅仅一夜之间,所有的一切都变了,军阀可以团结一致,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这不止是八百壮士的信念,也同样是十四亿中国人的决心。


是中华民族,永远都不会被磨灭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