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八佰》被炒得很火:点映票房破1.8亿,
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点映票房最高纪录,
被称为“华语战争片的新高度”,
具有“顶级的制作,疯狂的构思,极限的创作力”。
所以我今天抽空看了一下电影,也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关于电影
1.整体场面和特效还可以,值得去影院一看,当然,真实性的细节就不要太在意了。
2.国产电影的通病就是BUG很多,大量细节经不起推敲。比如最后的冲桥一段,日军的狙击打在士兵的背后和侧面是比较正常,但电影中很多镜头都显示打在正前胸,你以为是在拍《刺客联盟》吗,拐个弯打回来?
四行仓库
八佰剧照
3.最让我感动的一段还是陈树生身捆手榴弹,从四行仓库一跃与日军同归于尽,之后其他士兵排成队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姓名便一跃而下的部分。
八佰剧照
4.关于四行仓库的日军战报:日军战死1人,重伤2人,轻伤24人,轻微伤14人。中方战报:守卫四行仓库的88师524团1营,总共423人,在四天四夜的战斗着,阵亡14人,伤23人;撤退时阵亡5人,伤24人(其中包括1营营长杨瑞符少校),合计总共阵亡19人,伤47人。
5.从战报上的数据看,真正的四行仓库之战,应该一点都不激烈。
二、讲讲当时日军的实力
在电影《八佰》中,很多士兵都是直接被爆头的,虽然我们都知道这里面有夸张的成份,但日军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一句话: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装备、训练、后勤等各个方面全面碾压中国军队。
1、单兵装备
日军单兵装具涵盖了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方方面面的需求,非常全面。
日军装备
作战保障方面如弹药盒、地图包;生活保障方面如水壶、饭盒;被服方面如绑腿、护腿、雨披、军毯、帐篷布;实用工具方面如步兵锹、镰刀、手斧、军镐;防护保障方面如防毒面具、护目镜、防蚊头罩、蚊帐以及携行具的腰带、背包、挎包等等,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这样的配备,简直甩国民党4、5条街,更不用说单兵装具基本为0的八路军了。
2、武器
日军方面请看上图,我就不多说了,而且每名日本士兵携带120发弹药,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八路军情况。
1940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指示,明确要求八路军必须要保证人枪比至少5:1;6月,中央军委再次明确要求华北地区的部队至少保证人枪比例4:1。
而当时35万人的八路军只有200万发子弹,人均拥有弹药才6发!
4个人才有一条枪,人均弹药6发,这就是八路军当时的情况。
因为有充足的弹药供应,所以日军能进行大量的实弹训练,士兵射击准确率非常高,所以《八佰》中展示出来的日军实力只是稍为夸张一些而已;而八路军因为弹药奇缺导致大部分士兵都没有经过实弹训练就拉上战场,射击准确率与日军相比差了一大截。
这些训练水平的差距到战场上就只能用几倍的人命来填。不信,我们就往下看。
三、讲讲一场著名的但又不为人知的战斗——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是1940年10月30日到31日进行的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进行的一次最大的进攻战役。
百团大战很出名吧。
但知道关家垴战斗的却不多。
1940年10月25日,日寇冈崎大队长率500多人冲入山西省黎城县东南的黄崖洞外,严重威胁八路军在黄崖洞的兵工厂的安全。
对于这只孤军深入八路军根据地腹地的日军,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决定调集优势兵力将之歼灭。
八路军调集了8个主力团总兵力超过2万人,将冈崎大队团团围困于武乡县蟠龙镇关家垴,为了拿下关家垴,彭德怀甚至把八路军总部直辖的特务团都拉出来参加战斗,
20000人:500人啊!
从纸面上来看,那绝对是压倒性的优势。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NO!!!
八路军从10月29日对冈崎大队发起总攻,血战2天2夜,最终只重创了冈崎大队,消灭日军400人未能完成全歼冈崎大队的目标,但八路军为此付出了伤亡几千人的代价,几个主攻主力团基本都被打残。
关家垴战斗遗址
关家垴战斗对后来的敌后抗战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彭德怀甚至将关家垴战斗视为自己戎马一生的四大败仗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百度。
另外啰嗦一句:抗日神剧少看,影响脑子。
四、最后讲几句
神剧只是神剧,但真实的抗日战争其实是非常残酷的。
根据历史数据,八年抗战,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作战长期保持着10:1以上的交换比:日军阵亡大致是44万人,而中国军队则是300万以上,另外还有3500万平民死伤。
由于落后,中华民族面对日军的入侵,只能用尸山血海的人命去填!
所以义勇军进行曲中的那句歌词“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不是煽情,而是血淋淋的事实。
过去,无数的英雄先烈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撑住了这个国家集体意志没有崩溃,而这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也终将伴随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也许才是《八佰》应该要真正表达的内涵!
八佰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