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深度:街道办招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去哪儿了?

2020-09-05 00:01:47 作者: 红星深度:街

城市巨变,街道办的工作却可能着力于最微末的地方。红星记者走访中发现,垃圾分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拆除违建、社区爱心早餐、针对特殊家庭的关怀保障等事务,都是余杭区某些位于旧城改造区域的街道办目前力推的工作。而位于新城开发区域的街道办,如良渚街道办,特意设置了区域发展与治理中心负责征迁工作。

余杭区良渚街道办

在余杭区东湖、良渚、临平等街道办,看不到大排长龙的窗口。人气相对较旺的,是矛盾纠纷化解的窗口。红星新闻记者在良渚街道办探访时注意到,由开发商、业主代表、房管局工作人员和街道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小组,围坐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共同协商解决问题。而阿里巴巴总部所在五常街道办接访的群众问题也相当接地气,需要协调租户和房东的利益。

一盘大棋:

浙江北大校友会去年应邀落户余杭

事实上,直到2014年之前,包括杭州在内的各大城市还不似如今这般求贤若渴。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招录考试首次面向全国招录,不受生源地、户口地和高校所在地的限制,而在此之前,只限在浙高校毕业生。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项政策极大地拓宽了考生的准入口径,突破性的打破公务员考试界的地方保护,以浙江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来看,对人才的辐射和吸纳能力不亚于一次“小国考”。2017年底,余杭区首次变被动为主动,赴清华北大引进人才。

多位选调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与公务员招录和急需紧缺人才选调都不同,地区的人才引进是为扩大地方用人的权限,岗位设置与地区发展实际紧密相关。地区的人才引进通常为事业编制,前期发展仅在区内流动,副处级及以上可转为行政编制,后续跨区跨市发展不受影响;也有政府部门高级雇员的身份类型,通常在聘期满后有机会定向考录为事业编制人员。

“余杭是一种特殊现象。”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会长、亿律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云峰这样评价。他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浙江省北大校友会成立30多年以来,在浙校友约4000多人,仅余杭区就有200多人,余杭区已成为浙江省北大校友人数最多、最集中的区域。早年间,来余杭工作的北大校友主要是做良渚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近几年政府机关和企业的校友多了起来,到去年已招录72名北大毕业生,基本都是硕士博士。

在陈云峰看来,余杭区对于清北人才的重视和服务到了“精心”的地步。去年底,在余杭区的邀请下,浙江省北京大学校友会的会址落户临平新城。校友聚会上,余杭区的相关领导也会现身支持,并在致辞中恰到好处地推介余杭。

为何清北毕业生如此受重视?陈云峰认为,人才是余杭谋划的第一步,每一位清北毕业生都是一个资源枢纽,背后纽结着导师、同学、学校、企业、项目等各种资源,他们背后庞大的资源库更是余杭谋的一盘大棋。

当然,余杭的这份“精心”也针对企业。“在余杭,企业和政府是互相成就的,”陈云峰表示,他在今年也将自己的公司总部从北京迁来了余杭。对于师弟师妹们的职业选择,他相当赞同,“不管什么人都应当从基层干起,更何况余杭的理念很先进。”

“现在有一种风气,好像清华北大不能去基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过去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是国民教育,这是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打破精英教育的光环,对民族而言是巨大进步。“大学很重要,但关键是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学识和价值。”竹立家举例说,很多好的政策方针到了基层就打折、缩水、歪曲、流失,所以中国现在亟需高素质人才去打通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后,社区治理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下大功夫提升改善的工作。基层治理的一个前提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要高,当清北学生去基层发挥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作用,这将是对基层的推动。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浙江杭州 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