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新加坡模式”后将如何影响深圳房市?

2020-09-06 18:16:19 作者: 深圳学“新加


8月28日,张学凡在深圳房地产盛典暨行业综合评价发布会(下称“发布会”)上有个演讲,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榜样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为此,深圳提出一个大规模建房行动。张学凡表示,大规模建房行动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这两大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这一块,有110万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目标,每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0万套深圳将通过五年甚至八年的补短板,力争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较好地缓解,以此稳定房地产市场,让市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张学凡介绍,深圳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在“十四五”期间人均住房面积从27.8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

新华网客户端

本文字数2000+,阅读时间需要约4-7分钟,请酌情阅读。


先说结论:


商品房作为商品它的价值就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自由的调节。


在全球利率走低的大趋势下,以及政府严格调控房价的大环境下,我认为深圳商品房的价格会稳中走高

?

几个数据可以提前了解一下:


深圳居住用地占全市总建设用地的22.6%,低于国家相关标准中25%~40%的下限;深圳住房自有率23.7%;2019年深圳净流入人口约40万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简单分析出,如果按照2人一套房,以及每年10套公共租赁建设住房的发展情况下,也只能保证净流入人口的50%能够住上公租房,更别说自有产权的房子。


另外一方面,人均住房面积增加2.2平方米的情况,5年内保守估计净流入人口为200万,加上现有的1343万常住人口,约等于5年内要政府需要增加3400万平方米的住房。


按照100平米一套,约等于34万套;按照50平米一套约等于68万套。


这样看来十四五规划勉强能够完成任务,但是相比深圳市整体居民住房自有率来看基本上是九牛一毛了。


所以,在未来深圳的商品房在政府不全力放开居住用地占全市总建设用地比例的情况下,商品房仍然是在深圳所有奋斗的人们的最佳选择。



1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在1959年自治时,遭遇严峻的“屋荒”,住房短缺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稳定。随后,成立建屋发展局,于1964 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国家免费提供土地,由建屋发展局统一规划建设“组屋”。1967年,通过《土地征用法令》,逐步把土地收归国有,以实行全面规划和国家建设。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的房屋拥有率从1980年的58.8%增长至2014年的90.3%,远超过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香港(同期50.6%)。

作者:徐国冲,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就是在近半的国民都住贫民窟,全国动乱,政局不稳定的情况下,新加坡才逐渐出台“居者有其屋”政策。

新加坡租屋的几个特点:


  1. ?对于首次购房者,政府都会预售一批组屋,并且在3、4年之后才能交房,类似于国内的期房。并且组屋的土地是国有,其房屋的产权是99年租赁期,并非私人所有;


  2. ?组屋环境好,空间大,三房甚至四房都有,周边配套也齐全;新三房组屋的价格略超过30万新币(约150万人民币),符合收入条件、取得政府首次购房补助的人,最多可以获得7.5万新币(约37.5万人民币)的补助。购买二手房组屋的价格溢价约20%-25%,购买商品房的溢价将超过300%-400%。


  3. 中央公积金(CFP),所有工作的公民缴纳20%的所得,以及雇主额外缴纳17%;该部分金额将用来帮助年轻人支付购买组屋首付的费用,以及偿还月供。官方表示,首次购房者平均只需将低于25%的个人收入用于偿还房贷(我表示十分的羡慕了,甚至有点嫉妒)。


  4. 结婚了的夫妻优先申请;单身狗必须35岁以上。还有些特别规定,例如靠近父母居住或者父母靠近子女居住的申请可以优先;与父母同住能够更加优先;三世同堂的话将获得稳稳的幸福。





2


新加坡模式的可行性


想要学习新加坡模式不容易,从国情、经济实力和人口大小等方面去比较的话,压力非常大,此番任重而道远。


1. 从国情来看,5、60年代初期新加坡是一片混乱,当发生暴乱时,路人也会参加,向汽车挡风玻璃扔石头,把汽车掀翻,放火烧毁。新加坡政府急于出台一套能够安抚人心的政策稳定政局。


反观现在国内的形势,还是比较稳定。虽然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但要发生像新加坡的情况的几率还是微乎其微。因此住房制度想要推倒重来的可能也没大可能,政策的推行一定是循序渐进的。


2. 对于新加坡来说,组屋建设是一门亏本生意,组屋的买卖不只是生意,它的主要功能是在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因此新加坡作为世界贸易、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2019年新加坡人均GDP已达到6.5万美元(约45万人民币),这样的经济实力才能撑起如此庞大的组屋建设计划。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