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该来的,不,不该来的,还是来了。
近日,有网传图片显示,山西运城多家粮油店停业关门,且被当地发改委贴了封条——有人据此解读为“计划”回归的信号。因为,在市场中,如果经营出了问题,予以处罚的可以是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是公安部门,也可以是法院。
但这一次,贴封条的却是发改委,在国家对粮食进行”强监管”的背景下,难免不令人浮想连翩。
发改委的前身叫“计委”,在改革开放前,计委的权力无远弗届,在哪建厂,在哪开店,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可以说,计委就是计划经济的代名词。
对此,山西运城市发改委回应称,网传的粮油店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之所以关门,是房租赁合同到期所致,而且存在漏雨、漏水等安全隐患。之所以由发改委贴封条,是因为在机构改革中,原市粮食局已合并到市发改委。
但这样的回应并未能彻底打消公众的疑虑,比如粮油店关乎最基本的民生,合同到期为什么就不能续签了呢?如果是因为安全隐患,贴封条的应该是其他部门。
更重要的是,对于网传出现一家“国有定点粮店”的视频,当地官方在回应中似乎对此予以了回避。
?
当然,我也愿意相信公众的反应属于过度解读,关于“统购统销”重现的疑虑与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但,从这样的疑虑、担心乃至惊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民心所向,那就是,回头路早已被证明此路不通,千万不能再走第二次。
二
我们来稍稍回顾一下历史。
说到“统购统销”,绕不开人民公社。
它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成立的。资料记载,1958年6月底,河南信阳地委对最高层关于办大公社的指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
它的相关章程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推广公共食堂;成立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设立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鼎盛时期,“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曾创下连续三个月月均接待参观者10余万人次的纪录,成为那个时代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