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28年,上海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上海服务贸易打call

2020-09-09 14:00:50 作者: 浦发银行28

我们从最初的只在上海设立网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网点;在境外有伦敦、新加坡、香港三家分行;在国内所有的自贸区都有网点,应该说在网点的布局上,我们的服务边界、服务能力上应该是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不管是投资机构,还是一些第三方机构对我们的评价,浦发的成长是比较明显的。比如说像《财富》世界500强,我们排在第220位,英国银行家杂志的银行500强品牌,我们排在第17位,全球银行1000强排在第20位等等,包括三大评级机构对浦发的评级也都是投资级以上,这些都能反映出,浦发银行在整个改革开放的洪流当中取得的一些进步,其实也是我们整个上海金融发展,或者说金融服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30年,上海整个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服务贸易,应该是有非常长足的发展。尤其是2016年以后,像我们的自贸业务发展得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按我们所能服务的客户,已经超过了非居民客户2200户,整个存贷如果合在一起的话,规模突破了750亿,每年支付结算的交易量也都是千亿级以上,应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量。

非居民服务收入,在我们整个收入中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我觉得这个可能和全国金融服务,在整个服务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也是比较匹配的。所以从这些角度,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出,这些年我们的金融服务还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再从上海市场环境来讲,上海的金融要素市场是非常完备的,有股票、期货、黄金、保险、票交所等等,比如说黄金,我们有国际黄金交易中心,我们的原油期货,也有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可以服务境外非居民客户,从服务的客户的角度来讲,服务范围也是在不断延伸。

从政策角度,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是上海的主要目标。所以从政策环境,从实际建设成效来看,上海整个金融服务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我觉得这30年,我们自己作为亲历者,自身的业务发展作为一个缩影,体现了上海金融服务的高速发展。

从上海整体情况来看,也能印证我们在各方面,包括政策市场参与主体和要素市场的完备性等等方面,都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水平。

Q晨报记者:未来对上海的金融服务环境发展还有哪些期待?

A陆炜:从银行的角度,可能我觉得还是要从两个方面去讲这件事情。第一个,就是我们自身作为金融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我觉得我们还是希望能得到两方面的帮助。

首先是在监管方面,希望能得到更多帮助和支持。金融创新也好,服务也罢,尤其是依托像上海自贸区,依托上海临港新片区去参与国际竞争,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向非居民客户提供服务,其实是非常需要我们的监管,提供一个很适合我们去做这些金融创新,去对标国际标准,去参与金融竞争的监管环境和规则,也给我们一些创新容错的机制,鼓励各家银行去做金融方面的创新。

另外一个就是人才方面。金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比如说在保险行业,包括前面讲到的一些复杂跨境并购交易方面,都是需要有一些高端、国际化、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来参与,才能让我们整个金融服务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在人才方面,无论是人才引入,税收、入户、住房等等,在这些方面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支持环境。

这是从银行自身作为金融服务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我觉得可能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另外一个就是从银行支持整个服务贸易板块,其实也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去得到支持。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现在整个服务贸易逆差还是比较大的,逆差最大的板块还是集中在旅游、物流、运输和制造业知识产权的使用服务费等方面。

就拿旅游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中国人愿意到境外去旅游,而境外人士可能到国内旅游就没有那么多,造成我们有这么大一个逆差?除了可能我们自身在产品设计宣传方面,和境外还有很大差距以外,其实在旅游人群的各方面服务配套上,我觉得也还有很多可以完善和提升的地方。

比如有一个最直接的,和我们金融非常相关的,就是支付环节。我们境内,其实很少有人还会说带很多现金和卡出去,更多是依靠移动支付去完成很多支付,非常方便,但境外人士到国内来旅游,其实是没有办法去做这些移动支付的。那么在这个方面,就非常希望能有一些产品,打个比方,用实名制的储值卡去绑定一些移动支付工具,来提升客户的支付体验,完善我们的支付环境。

我们希望银行作为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在服务那些服务贸易行业客户时,能有更多的金融创新,更开放的监管政策,更好的产品,来让我们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最终也是提升整个国家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来缩小我们的一些逆差。

来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