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襄樊之战先胜后败,很多人都抱怨是刘备诸葛亮布局失当。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刘备雄才伟略,诸葛亮足智多谋,他们都是当时顶尖的政治家军事家。尤其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从织席贩履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其综合能力未必就比曹操孙权弱。
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刘备在荆州益州两处布局,是有通盘考虑的,他让关羽坐镇荆州,让糜芳管钱粮,让刘封带兵策应,如果关羽不把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到襄樊前线,自保是没有问题的,再不济,也能坚持到刘备当兵驰援。
关羽先胜后败,而且是一败涂地,还在为关羽捷报摆酒庆贺的刘备,没想到几天后就收到了荆州丢失关羽牺牲的噩耗——吕蒙白衣渡江和徐晃连破关羽四处营寨,几乎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咱们站在刘备的角度审视当时三足鼎立的格局,就会发现他在布局荆州益州的时候,也发现了三个变数,所以他不得不留了三招后手。这三个变数、两招后手,或许能让我们理解刘备布局时的良苦用心,但是刘备却万万不会想到:这两招后手居然也成了变数。
对刘备来说,荆州益州同样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关羽更是跟他情同手足,但是作为一代枭雄,他不得不考虑的第一个变数,就是如果把张飞赵云魏延诸葛亮中人一两个人调往荆州,益州贵族会不会趁机起事?
我们看三国正史就会知道,刘备取益州,名不正言不顺,除了刘璋不想让益州生灵涂炭而主动投降之外,绝大多数人都要跟刘备决一死战:
“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刘璋厌倦了战争,但是他的手下却是口服心不服,刘备明知道这帮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却不能不让他们继续掌握权力:
“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
如果刘备把从荆州带来的大部分兵力派回去,那么蜀中反抗势力必然会死灰复燃——当时大汉天子刘协尚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号召力远远大于刘备,诸葛亮的老朋友们,都跑去帮曹操而不帮刘备。
蜀中贵族会不会趁机起事是变数之一,而变数之二,则是孙权会不会跟曹操达成瓜分荆州的协议。
事实上在刘备入川之后,孙权就已经对荆州下手了。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十九年,孙权派吕蒙、鲜于丹、徐忠、孙规等人带兵两万攻克了关羽分兵驻守的长沙、零陵、桂阳之后,又派鲁肃带着一万人马在巴丘跟关羽对峙,孙权也把指挥部搬到陆口亲自坐镇。
关羽只好向刘备汇报战局不利,刘备也亲帅大军开赴孱陵,并让关羽带着荆州全部三万人马前出益阳,双方摆开阵势要大战一场。
正当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曹操出来搅局了,刘备只好屈辱地割地求和:
“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刘备和孙权的政治姻亲,更是一文不值,已经扯破半张脸的孙刘联盟,在建安十九年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变数之三,是曹操会不会跟关羽达成默契。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羽跟曹操的关系是相当好的,而且关羽一直欠着曹操的人情没有来得及还。
咱们今天说的是三国正史,所以过五关斩六将和华容道义释曹操都是不存在的,关羽当年只身出逃,如果曹操派人追杀,关羽是逃不掉的:
“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在战乱时期,任何一个枭雄都不可能给予部下百分之百的信任,尤其是像关羽那样骄傲得有些桀骜不驯的高级将领,是一定要加以防范的。尤其是关羽曾一度拒绝接受刘备送给他的前将军印绶,这件事细想起来是很严重的:今天拒绝接受刘备的前将军之印,明天曹操以大汉天子刘协的名义送来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甚至大司马大将军之印,关羽会不会接受?
当然,关羽是绝无二心的,他向襄樊发动猛攻,其实也是在向刘备表明自己的忠心:我不接印是不对,但是我已经认识到了这样做不对,现在正用军事行动向你证明我跟曹操势不两立。
虽然关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态度,但是刘备的两招后手,或两枚棋子已经布下,也不好随便改动了,结果这两招后手也成了变数。
刘备的后手之一,就是派养子刘封统领宜都、房陵、上庸、西城兵马。这是一举两得:既能看住孟达,又能监视关羽。
正史中关羽跟刘封有过节,而刘封跟孟达也不和,所以派副军将军刘封前往上庸,是最明智的选择——跟关羽孟达关系太好不行,跟刘备关系不近更不行。
刘备的后手之二,就是让南郡太守糜芳负责供应关羽大军粮秣这也是一箭双雕:既能防备孙权偷袭,又能防止关羽独尊。
但就是这两招后手,成了荆襄之战的最大变数:关羽跟刘封糜芳这二位宗室外戚的关系太不好了:关羽曾反对刘备收刘封为养子(养子需改姓,有继承权,义子不改姓,一般也没有继承权),而关羽弄丢了糜夫人,让糜家跟刘备的关系断了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