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四“飞虎”缔江门传奇

2020-09-04 07:11:03 作者: 一门四“飞虎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江讯轩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昨天,记者来到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据悉,8月29日开放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关于抗战时期飞虎队的文物过千件,每一件都是当年台山籍飞虎队队员使用的。

在飞虎队展区,记者近距离接触华侨抗战时期为支持祖国抗日而购买的债券、“飞虎队”队员捐赠的军装和奖章以及各种关于华侨抗战的资料和物品等。

在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航空救国”介绍里,台山素有“华侨航空之乡”之称,无数台山华侨抱着“航空救国”的信念,投身到航空救国运动之中,在1937年到1945年间,美国华侨捐献飞机60多架,其中一半为台山华侨捐献。在五邑侨乡江门,至今传颂着不少关于传奇的“飞虎队”的故事。

飞虎队的华裔士兵里台山侨胞数量最多

1941年8月1日,飞虎队在昆明成立,初称中国空军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其后称美国陆军第10航空队驻华特遣队,后又称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司令官。“1942年,陈纳德组建14航空地勤队和987特别通讯连,到中缅印战区参与战争。这两支队伍约有1600人,95%是华裔,当中大多是祖籍台山等地的青年。”台山博物馆专家叶玉芳介绍。

为什么在飞虎队的华裔士兵里,台山侨胞数量最多?“在组建第14航空地勤队时,有一位关键人物,他就是台山的余新贤。”叶玉芳说,1942年,余新贤带领一支技术员队伍,受雇于美国部队。14航空地勤队组建之初,余新贤征询其部属同意,加入了飞虎队,任少尉。

受其感召,余新贤三位堂弟余新振、余新伦、余新伟先后加入飞虎队。一门四“飞虎”,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10枚奖章和4枚徽章等捐献给博物馆

甄崇运1922年在江门市台山四九镇出生,1932年去美国。1942年应征入伍,成为“飞虎队”的一名特种通讯兵。

在60天横跨太平洋的航行中,没有舰队护航。“我们的船,每10分钟即变换一次航线,以避免被日军的潜水艇拦截。飞虎队付出的代价很大,同时从加州出发的3艘飞虎队运兵船,有两艘遭遇了日军舰艇的拦截,沉没了。”

甄崇运部队的总部设在昆明,他与战友们分成六七支小分队,隐蔽在昆明附近的偏远地区工作。1945年,有一次甄崇运和战友进入越南执行任务,调查核实驻扎在附近的日军是否移动以及移动的军事意图。同行4名通讯兵,有3名是美国人,还有十几名中国籍士兵掩护,一名美国军医给了他们每人两粒药丸,如果被日本人抓住,就立刻服下,免受酷刑。他们顺利完成任务,“自杀药丸”没有派上用场。

在昆明期间,甄崇运因出色的情报战绩荣获二战铜星英勇成就勋章。在当年的“飞虎队”全体士兵中,仅有4人获此殊荣。

64年后,甄崇运将自己二战中荣获的10枚奖章和4枚徽章等捐献给了台山市博物馆。

炎黄子孙心系祖国故乡

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最新展出了一套二战军装,这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的台山籍华裔老兵黄君裕在战争中所穿着的军衣。今年4月26日,黄君裕百年归老,其子女决定将其随军物品捐赠家乡。

黄君裕1924年出生于台山大江镇水楼潮庆村,1938年移民美国,1943年自愿参加美国陆军,当时隶属美军第28步兵师,是登陆诺曼底的先遣部队。

“君裕为人比较低调,之前他一直没讲过他参战的事情,我也是后来很晚通过别人才知晓的。”村长黄尔启说。

“村前的那条路,原来是烂泥路,就是黄君裕牵头组织大家捐赠修起来的。”村长黄尔启说。

据介绍,黄君裕一直心系家乡发展。晚年多次回到台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他发动了100多名海外乡亲,亲自带头捐款,为潮庆村修建了1.5公里的海潮大道,这条连接村落与外界5米宽的水泥路,成为村民们出行的主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