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马云通过支付宝和余额宝革了商业银行的命。如今,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将临,金融江湖又会生变?
提到央行数字货币(DC/EP),不少自媒体文章标题的后半句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慌了”、要被“打败”、要“下岗”了……不过,类似说法更多只是流于“标题党”,并未探究问题的实质。
为此,《链新》采访了多位区块链专业人士,以厘清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实质关系。
赛道不同
央行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 / Electronic Payment,简称DC/EP),英文直译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兼备人民币数字化和电子支付两大功能。
从流通场景来看,根据央行对DC/EP的定义,它是对M0的替代,这就限定了其使用范围是替代流通中的纸币现金,主要用于零售小额支付场景。这一点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很大程度上重合。
但从货币范畴来看,第三方支付对应的是M1、M2级别的人民币数字化,如支付宝和微信存缴在备付金账户的资金属于M1,用户购买的货币基金属于M2范畴,并不具有M0级别的法律效力,也不可能取代M0,因此属于不同的赛道。而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M0占中国货币总量的比例不到5%。
当然,央行要求支付机构自2019年1月14日实现备付金100%集中缴存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场景中的资金也属于M0。
对此,某区块链研究院人士向《链新》表示:“分类和定义不重要,具体要看政策允不允许DC/EP在支付宝、微信账户中流通。预计大概率是支持的。否则,DC/EP没有了微信、支付宝10亿级用户流量的支撑,推广难度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