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的基因将扎根基层治理

2020-09-21 14:55:38 作者: 后疫情时代,

   “后疫情时代,社会组织将在基层治理中扮演更多角色,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各类社会组织的基因将深深扎根基层社会。”这是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学术论坛上形成的共识。

  本次论坛由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市民政局、西湖区民政局共同主办,浙江省之江青年社会建设与共享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承担。来自政府部门、浙江各高校、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近100人参加了论坛。

  “新冠肺炎疫情是2020全球性大事件,中国战疫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源于中共高层科学决策与强有力领导,得益于14亿中国民众高度的政治自觉,当然也是与广大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开门见山地说。

  在致辞中,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亚越表示,近期浙江省人大专门就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出台立法改革意见,这既是对社会组织在新冠疫情中优良表现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法治保障。在此背景上召开此次论坛,意义不凡。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浙江工业大学王萍研究团队围绕“舆情防控宣传”“应急响应优化”“基层治理体系”等开展跟踪调研,协助浙江省民政厅制订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指导手册》,《从疫情防控看浙江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社区防控大考中的浙江经验与问题对策》获得省领导批示肯定。

  “进一步守住法律底线,筑牢自治基线,聚焦共治主线,织好专业网线,夯实数据准线。”王萍副教授从学术角度总结了社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

  当日,这场不同寻常的论坛分成“圆桌论坛”和“专家主旨报告”两个部分。

  在“圆桌论坛”部分,知名公益人士邓飞、浙江公羊会秘书长廖伟、杭州市青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宋健男、西湖区心汇西溪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心金艺嘉等,分别介绍了疫情期间他们筹集物质、链接公益资源、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为老服务等成果。

  据杭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葛卫平介绍,早在疫情之初,他们就制订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政策意见,事实证明职业社会工作者、专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为稳定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民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也发现,有的社会组织尚存在定位不清晰,专业性不够强等现象。” 葛卫平坦言道。

  “在那段特殊的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居民们打交道最多的是带着红袖章、把守居民小区唯一出入口、检查通行证的工作人员。当时,你根本分不清他(她)到底是属地社区居委的人、物业公司的人还是志愿者,或者是上级派来的党员干部?”夏学民感慨地说。

  对此,浙江大学政治学教授郎友兴表示,经历了疫情防控之下的“特殊管控”,社会组织对于依法服务社会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应当尽快起草制订《社会组织法》,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社会职能和法律责任,从而理清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边界,这有利于充分发挥NPO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治理。

  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副局长顾余丹主持了“专家主旨报告”部分。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汪锦军教授在题为“中国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概念、方位与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从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和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水平。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祝建华教授认为,今年是中国扶贫攻坚战决胜之年,社会组织可在贫困治理中发挥专业性、服务性作用,通过购买服务、开发岗位、政策引导、提供工作场所、设立基层社工站等方式,进一步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当前应尽快解决碎片化、项目化、事务性等突出问题。

  与会专家和社会组织负责人表示,政界、学界、实务界和媒体界进行思想碰撞,及时回应了省人大的立法要求,全面梳理了疫情对社会组织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发展思路。

  浙江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有利于学术界与民政部门合作,相信今后将会产生更多高质量的智库研究成果,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为浙江社会组织发展开辟新天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辛文    | 责编:汪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