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杰先生在本月十二日的《普及美学原理》研讨会上发言说:“一个思考者总是意图帮助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
自2018年以来,邱先生一直致力于普及美学理论的研究和学科的建设。这一次围绕《普及美学原理》一书,全国学者聚集北京国家图书馆,热议普及美学与时代和现实的关系。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李昕桐对摄影问题见解独到,她认为摄影作为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化的艺术形式,对其所进行的美学研究恰好是普及美学的践行性行为。摄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录客观事物的艺术应该在对高深的美学思想的阐释中辅助摄影实践,又在不断的摄影实践中体会美学、哲学的思想,捕捉令人回味无穷、产生共鸣的本质内涵,悟出其中的美好、哲思、明辨、笃实与坚定,从而进入物我合一境界,与之产生琴瑟和鸣般的默契,最终让高深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慢慢地走下神坛、真正与生活衔接。那么在传授摄影美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宣扬中国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增加对民族的自信心,其意义也就在于一方面让群众汲取摄影美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中国气质,另一方面也通过摄影作品传递美丽中国的精神面貌。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张广天教授则从天人关系的高度对普及美学进行了整体梳理思考,他认为天和人之间的关系是思考所有学术研究的原点性问题之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涵括。只有秉承天与人之间原点性思考,才能打通学科界限束缚的藩篱,从本源上揭示普及美学发展的基础性意义,由此也能开拓普及美学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中国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张磊教授基于自身对音乐的由衷爱好,对《普及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及的音乐艺术观颇有关注,认为普及美学乐以“动人而醒神”的音乐艺术观,对听乐大众内心本真性情感的着重强调,将极大地启发唤起大众情感与其个人精神觉醒之间关系的思考。其中的“动人”,既可以指音乐使大众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产生一种“被迷醉”的优美感,或者说秀美感,也可以指音乐以巨大无匹的力度使人产生“被震惊感”、惊愕、敬畏的崇高感。这些感受都能帮助听者动态地形塑其自身的主体性,改变其对自我的认知。张教授还指出,音乐之所以能“动人而醒神”,是因为它们本身所蕴含的各种丰富元素,或者是创作者注入给它的复杂的情感,或者是创作者在其中镌刻的、深刻的人文关怀,促成大众在本体论与认知论上的重要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张立波教授指出,邱先生的普及美学史论第一次对普及美学的思想资源、理论来源做了比较完整、系统的阐发。这一历史的叙述在更为根本的意义上,重构了美学和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历史。张教授注意到,邱伟杰先生明确地把普及美学置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之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最彻底的普及实践学说”。张教授认为,原理的建设、田野的实践和学科的构架相辅相成,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中予以贯穿,并在日常生活中出神入化,普及美学当能造就“日常化的革命”,在尝试着使得“日常”变得生动、鲜活、灵动的过程,重新建立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