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遭遇九轮强降雨过程;新安江水库水位创历史最高水位108.39米,建库以来第一次开9孔泄洪;省防指首次启动钱塘江流域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全省平均雨量548毫米,其中浙中北达633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年梅雨量第一位……7月20日,在我省举行的202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今年的梅雨期无疑让我们见证了多个历史之“最”。
今年柯桥梅雨期各方面情况如何呢?
记者向区气象台、区应急管理局、
区农业农村局及区防汛办等单位部门进行了了解。
“入梅”时间早
“出梅”时间迟
浙江梅汛主要特点,来源浙江发布
在“入梅”时间上,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柯桥常年“入梅”时间为6月10日,最早入梅年为2000年,早在5月5日就已经“入梅”了,而今年“入梅”提早些,为5月29日;柯桥常年“出梅”时间为7月10日,最晚“出梅”年份为1998年,到8月3日才正式“出梅”,而今年的“出梅”时间为7月18日;柯桥梅雨期最长为2010年的57天,而今年梅雨期为50天。
梅雨量刷新历史纪录
较往年最多年份还高出15.3%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梅雨期的雨量创下有历史气象资料记载以来之最。昨日,记者从区气象台了解到,今年梅雨量柯桥国家站为619.6毫米,是常年平均梅雨量(267毫米)的2.3倍,创历史新记录,其中有6个站累计雨量超700毫米,湖塘兜率天776.2毫米为全区之最。而此前,梅雨量最多为1999年的537.5毫米,今年的梅雨量较该年还高出15.3%。
平水江水库首次两次开闸泄洪累计净泄洪量为近50年来最大
5月29日至7月18日的梅雨期,柯桥经历七轮较明显降雨过程,以连续阴雨天气为主,中间间歇性无雨,有3轮强降雨面雨量达50毫米以上,其中第三轮和第七轮面雨量超100毫米,单站超150毫米。七轮降雨我区平原河网代表站柯桥站水位均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最高为第三轮降雨(6月22日6时)达到4.24米,接近警戒水位(4.30米)。
梅雨期间,平水江水库历史以来首次两次开闸泄洪,累计净泄洪量为近50年来最大值。
记者从区平水江水库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梅雨期,平水江水库作为我区一中型水库,经历了有史以来梅雨期内首次“两次开闸泄洪”。两次时间分别是,6月22日及7月9日,净泄洪量912万方(两次分别为459万方和453万方),梅雨期内净泄洪量为近50年来最大值。
在今年梅雨期,曹娥江大闸开闸运行40天,调度58次,启闭闸门900门次,共泄洪排水16.9亿立方米,启闭次数及排水量为近8年以来最高。
对农业有何影响呢?
“虽然今年柯桥的梅雨期很长,但对于我区农业的影响却不大。”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工作人员表示,从目前各个乡镇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主要以短时强暴雨所带来的水位上涨满溢的情况居多,而区内各地农业受灾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影响其实并不大。
据悉,为确保全区安全度汛,梅雨期间,区农业农村局共排查全区133处山洪灾害受影响村落、4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危旧房及100处农家乐,共排查出自然灾害转移人员10644人,运用大数据手段,将风险区及人员信息录入基层防汛体系平台,并完成“浙江安全码”赋码工作,实现风险区及转移人员动态化管理。
不过该工作人员也提到,由于梅雨期长所带来的光照不足,以及降水所带来的温度不高,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作为光合作物的早稻产量估计会略微受一些影响。
农业生产,向来和水利建设密不可分。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水旱灾害防御科了解到,梅雨期间,通过24小时监测水雨情、洪水排涝调度等举措,全区水利方面并无灾害发生,开闸排涝有序进行,为安全度汛提供了坚实保障。
下阶段,农业和防汛上需要注意啥?
“梅”中有“伏”,也是今年梅雨期的特点之一。“夏至三庚数头伏”,上周四,还没等到“出梅”,柯桥就已官宣“入伏”,“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下阶段农业和防汛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农民又该如何应对?
“接下来,农户抢收早稻和加强连作晚稻秧苗管理是关键。” 区农技站副站长王镇表示,为精心组织下一步的早稻抢收抢种工作,区农技站已成立12个小组分片包干联系镇街,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服务工作,诸如农机保养检修、科学调度等,以组织农户抢收早稻;同时,加强连作晚稻秧苗管理,力争晚稻短龄早栽增产,并抓好夏季旱粮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此外,王镇还表示,在农业病虫害方面,接下来农户们需要重点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等,区农技站也会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调查力度和夏秋玉米草地贪夜蛾的调查,掌握全区病虫害发生情况,以提高防控效果,帮助农户减少损失。
信息来源:柯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