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险发展再迎里程碑:中国农再填补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空白

2020-10-03 16:59:20 作者: 农险发展再迎

“这是中国农险发展的大喜事!”在业界的欢呼声中,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迎来了又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在8月获批筹建之后,9月28日,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农再”)在北京召开了创立大会和第一次股东大会。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农再的创立,不仅填补了我国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主体的空白,更将为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建设补上核心一环。

资料显示,中国农再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筹备,由财政部、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机构发起,注册资本161亿元,其中,财政部持股比例为55.9%。上述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农再筹备工作情况报告、公司章程、发展规划等议案,也标志着中国农再的组建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待筹建工作完成后,将由银保监会验收并批复开业。风险保障网进一步得到完善

“在各险种中,农险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也越发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动物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农险赔付在空间上聚集、在时间上确定,巨灾属性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农业风险的系统性、广泛性使得巨灾风险不容忽视,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成为保障承保农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持续稳定运营的题中应有之义。2011年,国务院在相关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将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业内此前也成立了由34家保险公司参与的“中国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农共体”),为一些风险较大的创新业务提供再保险服务。虽然农共体成立后,再保险承保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仍仅是基本满足行业再保险的保障需求。随着农险业务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再保险安排,成为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的核心。

“中国是地域广阔的大国,再保险可能是承保公司分散巨灾风险最有效的做法。考虑到中国农业相关风险的数据积累正在逐步推进,尚且不够完备,而且今后气候变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很高,以及农险本身是营利性弱而政策性强的业务,所以在该领域成立一家政策性再保险公司可以更好地匹配原保险的需求。”王向楠表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随着中国农再成立,农共体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但农共体为中国农再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和市场运作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在庹国柱看来,要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提供完备的大灾风险分散制度,至少需要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保险人的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目前来看,业内已普遍建立起公司层面的大灾风险准备金,而且已经在近年农险补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层次就是由政府支持的再保险制度。世界上建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大灾风险分散制度,政府建立的再保险公司或者政府专门的再保险安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有力的政府背书的再保险支持,再加上国际再保险人,方能构成一个更具有风险分散能力的农业再保险市场,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筑起坚实的风险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