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他不拘一格降人才方面,曹操“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所以,曹操能够迅速的积累大批谋臣和良将,成为他一统北方奠定曹魏基础的基石。在曹操破格提拔的人物之中,有个人曾是囚犯,其行为却大将曹洪都畏惧,成创造一个成语,沿用至今。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这还得从东汉末年说起,有一个叫杨沛的人,初平年间,是新郑的县长。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他是怎么跟曹操有交集呢?兴平末年(195年),新郑遭灾荒,百姓多饥穷。杨沛叫民众大量储蓄干椹(zhēn)、野豆,积蓄了千余斛,以备度荒。
而当时曹操担任兖州刺史,正在西行接驾天子,当时曹操统帅数千名士兵,而且严重缺粮。当时曹操路过新郑的时候,杨沛这关键的时刻,帮助了曹操一把,进贡了大量的粮草和瓜果,帮助曹操化解了缺粮这一难题,从而深得曹操喜爱。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自然让曹操非常记住这个人。
果不其然,曹操迎接天子成功,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渐执掌朝政。掌权之后,曹操不忘杨沛,特升为长社县令。杨沛刚刚上任,却没有想到,曹操从弟曹洪的宾客目无法令,在县界征调过分。杨沛知道了,并不因为犯罪的宾客是大将曹洪的亲信而手下留情,直接带着县卒直接斩杀了曹洪的宾客。
杨沛的做法,不畏豪强,不管谁犯了法,都依法惩办,得到曹操的称许,很快先后累迁升为九江,东平,乐安的太守,每到一处,政绩斐然,成为地方一位良吏。可是后来,杨沛因为与地方军官督军争斗,被罚髡(kūn)刑5年。髡(kūn)刑,是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所以,髡(kūn)刑是一种非常耻辱的刑罚,让人背负不孝的骂名,杨沛因此成为一名囚徒。
后来,曹操出征在外,听说国都邺城治安太乱,便发诏选一个邺城令,其入选标准是要有杨沛那样的胆略和水平。选来选去,没有合适的,这个时候曹操还是觉得杨沛合适,就将杨沛成囚徒直接提拔为邺城令(当时叫京兆尹,司马懿父亲曾担任过的官职)。
杨沛以囚徒的身份被选中。曹操问杨沛如何治邺。杨沛回答,我要竭尽心力,宣传法律,秉公执法,以法治邺。曹操很满意,并且对左右说,这个人很可怕啊!《三国志》记载:故沛从徒中起为邺令。已拜,太祖见之,问曰:“以何治邺?”沛曰:“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太祖曰:“善。”顾谓坐席曰:“诸君,此可畏也。”
杨沛成为京兆尹之后,军中豪右曹洪、刘勋等极为畏惧,都遣人警告子弟不得犯法,也成为曹魏史上的一段传奇。而杨沛所说的“竭尽心力”,成为成语“竭尽全力”,常用来比喻用尽全部力量,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