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癌症已达研究生水平,获创新大奖遭网友质疑,回应来了

2020-07-15 18:49:57 作者: 小学生研究癌

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受到很多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与参与,在注重创新教育的当今,创新能力是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五大学科奥赛一样,得到高校的认可,病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一个条件之一。

2019年,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袋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特别是该竞赛小学组中,一名三等奖的获得者,是六年级学生,因为研究癌症获全国大奖!但是,他的获奖作品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准,遭到了网友的质疑。

首先,对此事做出回应的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他们在7月13日回应,此获奖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研究所目前已成立调查组。


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创新三等奖引发争议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每年都有很多中小学生参加,特别是高中生。高中生面临要进入高校学习,如果能在此赛事中获奖,那么就意味着会在自招或综合评价招生中有亮点,可以成为门槛,甚至是加分项。引发争议的学生:陈某某

组别:小学组

项目方向:研究癌症基因

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获奖级别: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按说既然大赛设立了小学组,有小学生获奖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个小学生研究的水平太超前,已经达到了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的水平。

该项目简介称,通过遗传学比较分析,项目前期发现了一种关键突变基因C10orf67,并构建了其基因敲除小鼠;通过临床样本解析等后续研究发现,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可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要说一个小学生取得如此重大的发现,那真是神童了!而且是神童中的神童。要知道这样的发现,如果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个几年,十几年,甚至是数十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反复的比对,论证,才能得出的结论。

这样的研究人员不但要有高深的理论支撑,而且还可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而且,还不一定能有成果。


那么,对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一是他的心智还不成熟,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二是他也没有那么的时间与精力去做与自己不相符,也达不到的事情。

获奖的陈某某,在实验记录中说,是老师们给了他一个叫C10orf67的基因,并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陈老师和杨老师商量开展参与研究工作。自己又上网搜了一下什么叫基因。还说之后几天,自己还是不太了解基因。童言无忌,陈某某说出了自己接触这个基因后的困惑与不解,并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老师取得联系,参与研究工作。那么,陈某某应该是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去了解这个基因。


陈某某获奖内容与中科院正在研究内容有重合,且是其中的研究员之子

陈某的获奖项目部分工作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进行。按照获奖学生陈某的介绍,他确实是与中科院研究所的老师进行了联系,并开始了解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是中科院研究所的老师正在进行的项目。

而且,陈某的父母都是这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

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发布消息称,研究人员从多个家养动物适应青藏高原而快速进化的基因中,鉴定出一个新的低氧通路基因C10orf67。该所研究员张亚平、陈勇彬等人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所官网显示,陈勇彬的研究方向与前述被质疑学生陈某的获奖的项目内容有重合,且受质疑项目学生系该所研究员之子。同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相关人员称,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会根据情况发布调查结果。

陈某某获奖遭网友质疑

陈某某获奖遭网友质疑,有人觉得如此有突破性的的研究项目只获得了三等奖。那一等奖会如何呢?

网友甲表示:感谢央视新闻关注该事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上不可能以第一作者或重要参与人做该研究,因为做研究涉及的知识太多,经费预算、实验方案、软件操作、数据分析、撰写论文等!

网友乙表示: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是好事,但是这样的生物技术研究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好像着实太遥远了,更别说获奖了。那么问题来了:他的家长做了什么?是不是有剽窃行为存在?

网友丙表示:如果说该孩子参与了实验研究可信,但作为主笔就是造假。

网友丁表示:恭喜中国出来这么多小天才科学家,中国未来不可估量。

陈某某参与了这个研究癌症基因的项目,大家认同。而大家更认同这个研究项目是研究所的研究员呕心沥血的结果。或者是陈某某了解学习了这个项目,但是拿来作为自己参赛的项目,把自己说成项目的作者,就是太不应该了。

陈某某可能有创新方面的天赋,这也不可否认,但是具体他是如何成为这样高大上项目的作者的呢?真的是他独立完成的结果吗?如果是,那是大快人心,我们由衷祝贺。

如果不是,那这种学术不端的背后,是其父母为了孩子未来而做出的不当的博弈。而这件事所造成的不良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这也为学术界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