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正在不断打破人们的想象。
高科技加持的现代化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的农产品销售,人才逐渐回流的快乐老家,资本、项目纷纷看好的诗意田园……探索的脚步仍未停止,未来的乡村什么样?
在浙江,这个还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正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到未来社区中不断汲取灵感。衢州在探索城市未来社区建设的同时,因地制宜将未来理念向乡村延伸,提出打造“乡村未来社区”。一年多以来,已形成集镇型、田园型、旅居型等多样化的乡村未来社区试点。
在乡村未来社区生活是什么感受?新潮的乡村建设理念如何与当下融合?日前,记者走进衢州试点村,探访未来乡村的多种可能。
放眼至2035年
集镇型社区遍布黑科技
三分球进了!围观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龙游县溪口镇黄泥山小区的彩色篮球场上,一场激烈的对抗赛正在上演。场地边的高清摄像设备早已捕捉到了刚才的进球瞬间,扫一扫二维码,一段完整的进球视频便可“晒”到朋友圈。
挥汗如雨的年轻人,充满艺术感的运动场,无处不在的“黑科技”。这些场景集中在城市或许不稀奇,但齐聚乡村并不容易。“你可以想象住在15年后的乡村,高人气、美环境、智能科技,这些可能就是常态。”溪口镇党委书记刘洪刚说,溪口镇乡村未来社区试点在建设之初就将眼光放至2035年,那是中国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节点。
太阳能智能垃圾桶、人脸识别、无人商超、5G信号全覆盖,作为衢州的6个试点之一,溪口镇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但在筹建之初,这个国内史无前例的课题并无经验可借鉴。“衢州是农业农村大市,借助未来社区建设的契机,我们也想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祝升明认为,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城市和农村或将呈现交融共生的态势。一批村庄自然消亡,留下的将是能承载城乡田园梦的人本化乡村。
龙游县溪口镇的黄泥山小区。(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龙游县溪口镇提供)
见证了乡村未来社区诞生全程,SUC联合国可持续城市与社区项目执行主任李响明显感受到它与传统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未来社区更注重乡村服务和管理内容的精细化、科学化,它突破了行政地理的概念,由一个或多个连片的行政村共同组成乡村社区。这种共建体制,在溪口镇尤其明显。
溪口乡村未来社区选址溪口集镇,跨越了曾经的黄铁矿生活区和溪口老街片区。“以前城镇是夹在乡村和城区之间的尴尬地带,但在龙游这个乡村特别分散的地区,这里恰是串联城乡的重要节点。”刘洪刚看好溪口镇成为乡村振兴的龙头。这里有充足的公共空间,可以成为人才回归、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的土壤。
如今,一期规划已经建成,老旧职工小区重新焕发青春,苏式红砖房加上白色铁艺构筑,古朴中透着时尚。便民服务中心、邻里水吧、共享书屋开门迎客,居民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在共享食堂订餐、一键预约文化礼堂等服务。一度萧条的老街恢复了车水马龙,破旧老屋迎来了清华大学教授入驻。
不同于溪口的集镇型社区,衢江区的莲花乡村未来社区让我们看到了田园型社区的可能。16.8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多为耕地,当地充分利用资源布局空间,将充满历史底蕴的涧峰村打造成创意创业文化板块,五坦、西山下村建成未来旅居生活板块,紧紧围绕中间的核心农业园区提供配套。
而一些充满科技感的细节设计,促成了多板块联动。今年“十一”期间,在民宿、农庄环绕的“小镇客厅”区域,几台农产品自动售卖机颇受青睐。农产品放入冷柜后,游客可扫描二维码自助购买。猕猴桃从一车车卖,变成了一颗颗卖,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卖出“景区价”。试点7天,日均售出约200斤水果。不少游客和采购商借此被吸引,进一步被引流至农产品产地大量复购,形成了农旅良性循环。
人本化乡村
在求“新”与守“旧”中安放乡愁
在黄泥山小区住了50年,曾经的黄铁矿副矿长刘树励早已下定决心要在这住一辈子。他是见证过那场繁华的人,在采矿最好的年代,社区电影院人头攒动,舞厅光影流转,外乡的姑娘都以嫁进这个“龙南小上海”为荣。时代大潮奔涌,上世纪90年代矿区开始走下坡路,公共空间的荒废尘封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旧梦。“这里曾经也是潮流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不排斥新事物,但希望改造后还能保留些老印记。”刘树励说,那是他们一代人的乡愁。
追寻未来,不是一味舍弃过去和当下。在求“新”和守“旧”中寻找平衡,成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任务。
黄泥山片区的改造先后3次征求居民意见。呼声最高的老食堂、电影院等被全部保留,共享食堂低价便民,向村民、镇政府和游客全面开放。由电影院改建的文化礼堂干净敞亮,村民可随时预约办活动。更多细节安放了无处寄托的乡愁:食堂辟出的小展厅贴满了“抢救”出来的老照片和工作证;大礼堂外墙装饰着工业风的艺术字,“技术比武”“1959”“黄铁矿”与“共享”“未来社区”并列,碰撞出历史交汇的火花。
在刘树励等人的坚持下,一座1988年建造的“松风亭”从拆迁区域移到了社区花园。搬迁过程异常谨慎,一个个石头零部件被拆下后又重新拼装,10万元的搬迁成本远超再造一座新石亭。但无论是当地政府还是百姓都觉得值。“保留乡愁让百姓安居,正符合我们建设乡村未来社区的初衷。”刘洪刚介绍,社区的智慧建筑都采用刷脸入门。一批天猫精灵等智能语音外设也送入高龄老人家,让村里的老人们也能享受“未来”的便利,而不是被技术隔断成“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