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孙坚成名很早,17岁那年一个人“智斗”海盗,并在“黄巾之乱”时,屡屡获得战功。所以,他不是那种投机取巧之人,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死磕对方。
其实,他的官职不大,只是个豫州刺史,破虏将军。此外,孙坚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的他,只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二流“权贵”。然而,在董卓的心中,这个孙将军虽身边只有二三十个铁粉,但其战斗力却远胜于那些手握重兵的 “诸侯”。
那么,为何他会在董相国心中有这么高的地位?
还要从董贼叛变说起。
那一年,孙坚以乌程侯、长沙太守的身份作战,并帮助袁术拿下了南阳。
其实,袁术很会做人,说了孙坚一堆好话,让皇帝封了他一个“破虏将军”,“代理”豫州刺史。当时的关东联军,看似以袁绍为老大,但大家都各怀心思,举着“讨伐董卓”的大旗,每天不过是“喝酒聚会”罢了。而私底下,却是扩充自己的兵力,扩大自己的地盘,谋取更大的利益。
此外,大家都没有把董卓真正当回事儿,除了三个人,曹操、鲍信和孙坚。孙坚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一定要灭了董卓,后来也成了大破董卓的头部先锋。
那么,当时的董卓为何要迁都到长安呢?
其实,此时的长安,只是空有一个“虚名”,城建很是破旧。所以,他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躲开关东联军。
而他的军队,都是久经考验的西凉军团。其实,关东联军就是一个“新兵大集合”,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但历史有时就喜欢“捉弄人”,在这帮新人中,偏偏就有孙坚。后来,他更是打的董卓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另选他址,重新建都。
之后,连董卓自己都承认“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当时,他感慨关东联军都被他打怕了,压根不会对他构成任何威胁,可偏偏就孙坚很会作战,不可大意小看了他。可见,董卓打怕了关东联军,而自己却被孙坚打怕了。
之后,在孙坚的连续追击下,董卓已经不想再和他有任何的正面交锋。于是,派出自己的手下大将李傕去“谈和”,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孙坚的儿子。为了促成这件事情,董卓还向孙坚打“保票”:事成后,他的那些亲戚们,都可以捞个官当当。
能让董卓低头,足以见得他对孙坚实力的认可。
那个时候,董卓虽然败了,但却没有伤及根本,身份依旧还是相国。所以,他发号施令,在很多地方依旧“有效”。孙坚如果点头的话,就等于傍上了一棵大树,可以迅速跻身于“一线”权贵。可是,人家孙将军却瞧不上,在他心中,要将这“董贼”杀上300遍,才解恨。
试想,一个背弃信义的乱国反贼,还想和他“结亲”,纯属做梦。于是,孙将军果断放弃了一个可以让他“身价”瞬间倍增的机会。根据历史文献的说法,这时候的孙将军,依旧忠心于汉王朝,一门心思就是恢复汉室。不似其他人,尤其二袁,他们有太多的个人私心杂念。
随后,孙坚率兵进攻洛阳,可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已经有人在“提防”他了。当时,有人提醒袁术,要提防孙将军,不能让他做大。因为,他和董卓不一样,很懂得如何用人。如果一旦让他拿下洛阳,便会学他人胁迫皇帝,从而把控朝政,到那时,就真的没有办法收拾局面了。
其实,这时候袁术手中的权力很大,负责关东联军的粮草调拨。于是,孙将军的军粮被断供了。之后,孙坚一气之下,亲自找到袁术,清清楚楚地告诉他。这个仗是我替你打的,我和董卓之间没有任何个人恩怨,是你的家人被董卓杀害了,这一点不要弄反了。
当然,袁术理亏,虽然不情愿,但还得恢复了粮草供应。而这件事情,并没有详细记载这位嚼舌头根的人是谁?有人说,这是董卓使出的离间计,或许,这样做对他最有利。但也不能排除,同样有人看出了孙将军的硬实力。
其实,在董卓心中,也自有一番比较,他将孙将军和二袁及刘表归到了同一梯队。当时,袁绍是关东联军的最高统领,毫无疑问是董卓的头号敌人。而袁术呢?仗着自己霸占的一块好地盘——南阳,既有人又不愁吃。那时候,全天下的人口不过三四千万人,而他那个地方却超过了百万户,且物产丰富,真的是得天独厚了。
并且,刘表的条件也不差,当时已经拿下了荆州,且手中还有九个郡,不差土地,也不缺人口。与这三位比,孙将军似乎显得很是单薄,只是个代理的刺史,虽有将军的名号,却没有自己的地盘。但人家,就是凭那硬核实力,让董贼低了头。
可见,其“威慑力”已经远胜于那些手握重兵,占据地盘的“诸侯”们了。
就是这样一个猛将,却在公元192年四月,由袁术派往征讨荆州,攻打刘表。之后,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
但不料,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参考资料:
【《后汉书·董卓列传》、《资治通鉴·卷六十》、《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