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寡妇到陕西女首富,被慈禧收为义女,真实周莹比电视剧里更传奇

2020-08-25 19:32:37 作者: 从寡妇到陕西

由孙俪主演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讲述了女主角周莹和男主角吴聘、沈星移三人的爱恨纠葛,同样也向我们展示了清末那个传奇女首富不平凡的一生和秦商们的诚实守信。

剧中的周莹是一个跟随养父坑蒙拐骗,性格豪爽大气的女子,但历史上真实的她却是温柔而又坚韧的。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知道有多少女子成为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她们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思想枷锁束缚,一生都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

她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守着自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空间活动,但是周莹却用一己之力撑起了丈夫与公公去世之后的婆家的一片天,她打破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传统观念和束缚,演绎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周莹门当户对

清朝末年有一种独特商人,他们既在朝为官又经商天下,被尊称为“红顶商人”,著名的胡雪岩就是如此。

我们的女主角周莹就是出生在1869年的陕西三原县鲁桥镇一位红顶商人家族。她的爷爷名叫周梅村,曾在道光年间担任刑部员外郎,被当地人称之为“周八爷活财神”。

周家与周莹日后的夫家是世交,其丈夫的父亲吴蔚文也是一位红顶商人,当时的吴家大院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周莹的丈夫吴聘是吴蔚文的独生子,从小就与周莹相识,这一点就和影视剧中有所不同了。吴聘自幼身体不好,有肺结核这样的顽疾,这对当时的医疗条件而言是一个无力回天的重病,尽管吴家家财万贯也改变不了其唯一继承人体弱多病的现实。

吴家大院

周莹是被其兄长抚养长大的,等到其长成一个如花似玉、待嫁闺中的妙龄少女时,她家中因为哥哥经营不善已经有要家道中落的预兆。周家会将周莹嫁给一个病秧子,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彼时的周家已经陷入了经济窘况需要联姻来挽救,二则是封建时代的婚约不易解除。

周莹就这样嫁入了吴家大院,既是替体弱多病的丈夫冲喜也是顺应家族安排。这场婚姻是周莹此生的悲剧还是她唯一的温暖,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们成婚后短暂的日子里是平淡幸福的。

婚后不久,二人就有了一个女儿,但是一岁多就不幸夭折。丈夫的身体不好也一直让周莹心中担忧,那时候的她大概还没有想过丈夫与公公相继过世,家里需要靠她来撑起。

“红顶商人”胡雪岩执掌门户

1979年,周莹与吴聘才结婚三年,年仅二十岁的周莹就失去了丈夫,开始了她整整二十年守寡生活。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公公吴蔚文因为伤心过度、一病不起,不久也撒手人寰。

这里还有一个说法是吴聘走在其父亲的后头,是吴蔚文外出经商途中遭遇意外去世,本就身染顽疾的吴聘听到消息后病体难支,不久就追随父亲而去。不管吴家父子结果如何,此时的吴家东院已经没有男丁,曾经风光无比的秦商吴家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危险。

都说世界上的路都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在周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她出身商户世家,对数字过目不忘且擅长珠算,在经商一道上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眼见家中男子故去后,家族开始走下坡路,这个女子的性格由温柔如水变成了坚韧如冰,她凭借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取得了吴家东院管家、账房等人的支持,顺利接过了吴家大权。

起初占据吴家商业半壁江山的川花总号掌柜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掌柜想趁着东家父子去世,家中没有男性继承人,而将这两家商号占为己有。

周莹得知这二人的阴谋后,并没有立刻去解雇二人,而是按兵不动,派人收集其背叛东家意图私吞东家财产的证据。而后在和这两个掌柜的交锋过程中,周莹摆出了铁证甚至不惜对薄公堂,让二人心服口服地交出了商号。

“裕兴重”

此后,周莹派自己的心腹执掌了这两家商号,自此吴家大权几乎尽收周莹手中。但是守住家业并不简单,商业竞争不进则退,没有人会在原地踏步等着你缓慢地发展。所以为了将商业版图更加壮大,引进人才和知人善任也是十分重要的。

泾阳茶叶经营人邓鉴堂原本有着自己的产业,在与同为秦商的大茶商马合盛竞争中败北,破产后流落街头。周莹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重金聘请邓鉴堂为吴家茶号“裕兴重”的掌柜。

其他人以为邓鉴堂擅长经营茶号,应该能快速帮助吴家商号赚钱。谁知邓鉴堂出任掌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没有卖茶。他每天和伙计喝茶下棋,拿着东家的高昂聘金过得潇洒自在。

吴家其他掌柜和伙计等人都认为邓鉴堂这是还忘不了自己曾经辉煌的时候,不甘心听凭驱使,纷纷劝周莹将其解雇另选他人。但是周莹不为所动,她深知邓鉴堂有自己的本事和身为秦商的诚信。

不久后,泾阳茶市行情突变,茶叶的价钱大幅度增长,邓鉴堂看准时机迅速大规模脱手囤积的茶叶,一次就赚了上万两银子,更是打响了吴家茶号“裕兴重”的名号,使其成为泾阳最为知名的茶叶商号。

信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优良传统的商家总是能够收获许多回头客,吴家商业就正是这样才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此后一直让后人也受益于此。

邓鉴堂大义秦商

清朝末年,百姓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许多不良商家趁此哄抬物价、缺斤少两赚起了黑心钱。有一年秋天,棉花大获丰收,棉商们趁此机会联合起来大肆压低收购价格,让棉农们有苦难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