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即将上线,碳中和板块迎涨停潮

2021-05-27 10:11:26 作者: 全国碳市场即

   5月26日,中国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已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组织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中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受此消息影响,碳中和板块再次走强,截至收盘,长源电力(000966.SZ)、岳阳林纸(600963.SH)、云天化(600096.SH)、福建金森(002679.SZ)拉升触板,谱尼测试(300887.SZ)上涨8.1%。

  什么是碳交易?

  资料显示,碳交易是一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标的市场化机制。在该机制下,卖方可以将自身多余的碳排放权出让,买方则通过支付获得卖方的排放权。

  自2013年起,我国在七个试点地区陆续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2017年,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计划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2020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快车道。去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并于今年2月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了碳交易主体、碳配额的分配方式、交易标的、交易方式,并明确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来源是我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和甲烷利用等项目。

  5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三项文件,进一步落实全国碳市场建设。

  根据上述规定,碳排放配额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计价单位,买卖申报量的最小变动计量为1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机构应当设定不同交易方式的涨跌幅比例,并可以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对涨跌幅比例进行调整;交易主体的持仓量达到交易机构规定的大户报告标准的,应当向交易机构报告。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赖晓明近期表示,全国碳市场运行初期,预计首批参与者还是控排企业,机构投资者和个人都不会参与。交易所将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开展交易,未来条件成熟以后,预计机构投资者会很快被纳入市场。

  尽管相关文件已经发布,但行业内部仍在摸索。

  拥有新能源发电业务的上市公司九州集团董事长李寅近期透露,公司每年可供出售的碳汇达到300万吨。但面对投资者提出的如何交易、价格等问题时,公司坦言,目前碳排放权还没有具体的交易细则。

  资本市场已有所反应

  行业上看,电力是首批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

  对于电力行业,国盛证券认为,结合碳配额分配规划,史上呈现零排放的行业无法参与配额发放,因而预计受影响较大的主要为面临能源转型的电力行业,其中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新能源发电模式均可视为零碳领域。

  “由火力发电向‘风光水核’的转型将成为零碳排放行业的受益关键。”国盛证券称,“一方面已有绿色发电产能可以申请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另一方面现有火力发电产能的‘绿化’也能贡献更多碳配额盈余,两者均将增厚企业盈利。”

  今日涨停的长源电力,便是一家转型中的发电公司。截至2020年末,公司可控总装机容量为380.46万千瓦,其中火电359万千瓦,风电19.3万千瓦,生物质2.16万千瓦。

  华宝证券指出,虽然全国碳市场交易首批仅纳入2225家发电行业,不过,在未来碳市场建设逐渐成熟的情况下,将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航空等八大行业。

  对于公用事业、钢铁、建材、交运和化工等高碳排放行业来说,能否受益于碳交易,取决于企业碳减排的能力。有券商团队认为,行业龙头一般兼有产能及技术优势,通常具备更高的减排能力,因而也将相对更受益于碳交易。

  而对于负排放行业,类似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领域,则将受益于CCER以及碳交易的推广,温室气体消耗能力将成为这些行业收益幅度的关键。

  国盛证券亦表示,人工造林与生态保护仍是碳消耗的主要贡献来源,林业也将进一步受益于碳汇收益。如今日涨停的福建金森、大涨5.02%的绿茵生态(002887.SZ),均有林业碳汇业务。

  此外,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离不开碳排放监测,伴随碳交易行业覆盖度的逐步提升,环保检测设备、环保工程服务等业务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今日上涨8.1%的谱尼测试,其业务便包含碳排放核查。

来源: 浙江日报    | 作者:见习记者 黄楚炀    | 责编:汪杰菲    审核:张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