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批作业不能只写“阅”!浙江中小学10门学科作业有管理标准了

2022-12-07 09:13:10 作者: 老师批作业不

  初中数学

  浙江省初中数学学科

  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第1条  数学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要秉持素养导向,为落实学生的“四基”、“四能”提供载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2条  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学评一致性。依据学业质量标准,整体把握作业的目标体系,注重横向联系和纵向延伸,统整思考作业和教学的关系,让作业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目标整体实现。

  第3条  要从学习设计的视角来认识作业;作业应具有引导预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功能。

  二、具体要求

  (一)作业设计

  第4条  要注重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作业,体现知识的结构化,问题的综合性;避免过多过于零散、孤立、割裂的习题式作业;通过作业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知识结构,形成核心概念。

  第5条  作业设计要突破封闭式、指向单点知识的习题式作业,将作业作为学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设计的角度设计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整理、自主探究提供学习支架。重视创设真实情境,重视设计合理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探究。

  第6条  作业类型要丰富,形式多样。除书面形式的作业外,应适时增加实践探究类、项目设计类等多种形式作业;书面作业与非书面作业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短周期作业与长周期作业相结合;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7条  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参照所学教材的内容,科学合理定位作业难度,通过选编、改编、创编,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数学作业,不刻意拔高难度,不人为增加难度,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第8条  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层次上应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展示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作业布置

  第9条  精选与本课时内容匹配、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利于知识和技能巩固的适量习题作为基础性课时作业。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富有思维含量、利于学生观点表达和同伴项目学习的实践性作业和跨学科内容作为课外作业。

  第10条  充分利用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数学作业本》,在此基础上研究并改编相应试题。严格控制作业量,难度适当,确保学生能在合理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11条  布置作业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多种模式的分层作业,注重统一布置与自主选择相结合;尝试探索基于学情的弹性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第12条  所有作业教师必须在布置前做一遍,对每个试题的目标定位、水平要求、难度系数进行研判和把握,确保作业设计科学、严谨,作业量与作业难度合理。

  (三)作业批改

  第13条  作业批改不仅是督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途径,更是教师研究学生、反思教学的重要证据与载体。作业批改应及时有效,教师应全批全改,杜绝让学生或家长批改作业。

  第14条  要发挥作业的激励和沟通功能,除了运用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批改外,能通过合适的批语来指导学生学习,指出学生错误原因,并给出激励性中肯评语,达到提醒、帮助和激励学生的目的。

  第15条  批改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充分发挥作业的研究功能,根据学生作业错误产生的原因,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与策略。

  第16条  定期选择部分学生进行面批;既是更真实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思考过程的方式,也是深入、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同时对学生作业错误,应要求规范订正,教师再次批改。

  (四)作业反馈与指导

  第17条  作业反馈不仅仅是作答结果本身,包括学生作业态度与习惯、过程性思考、作业整理与反思等,应将作业反馈作为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习习惯与方法的重要渠道。

  第18条  作业反馈要重视针对性与有效性。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反馈,凸显问题本质,通过充分变式与辨析,引导学生突破认知迷思点;个别、非典型性问题,可进行个别指导,单独辅导。

  第19条  作业反馈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不仅仅是告知错误点或是正确作答,更要关注对学生理解障碍的突破、知识系统的整理、补偿学习的跟进,强调诊断分析、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发挥作业诊断与补偿功能。

  第20条  根据作业中反映的问题,作业反馈与指导方式多样化,如:教师主导分析、学生自我剖析、同伴间相互启发、优秀作业案例或典型作业展示等。

  (五)其他

  作业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链接课程、教学、评价的重要枢纽,为此教师应当加强作业设计能力,将作业设计融于教与学,提高教学评一致性。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应加强作业设计、实施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第21条  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学校要指导教师科学合理设置作业目标、明晰作业所属的属性、加强作业质量评价与调整,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22条  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与改进功能。作业作为形成性评价,是反映日常教与学状态最常态、最真实的证据,要充分重视作业的研究功能,开展基于作业的学生学情诊断与研究,常态化监控日常教与学中的问题,从而得到及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