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这两者之外关注度更高,水平也更先进的“枭龙”,同样与歼-7存在一定渊源。巴基斯坦在采购第一批歼-7P之前,曾针对歼-7M提出了发展“能匹敌米格-29的改进型号”设想,这就是著名的“佩刀II”项目。“佩刀II”后来虽然失败,但又经过“超七”的演变后,又发展出了著名的“枭龙”项目。2009年,已经获得新一批美制F-16C/D的巴基斯坦空军,出于应对印度苏-30MKI机群的需求,投资10亿美元组装生产首批42架“枭龙”Block1。后续经过13年发展后,“枭龙”已经演变出具有四代半技术标准的Block3,当下装备巴空军的“枭龙”数量不低于130架。
▲巴空军装备的“枭龙”机群
而在数年之前,缅甸就已经采购了16架“枭龙”Block2,成为全球第二个装备“枭龙”的国家。平心而论,当下的“枭龙”已经和歼-7没有任何技术关系,两者完全是两个东西,但由于最早的项目渊源,外界还是喜欢将“歼-7魔改”的称号放在“枭龙”头上。这或许是希望“枭龙”作为与歼-7定位相似的低成本战斗机,重现当年歼-7外贸的辉煌。就现在来看,集齐歼-7改、歼-7大改、歼-7魔改的缅甸空军,对中航工业外贸战斗机,已经形成了明显路径依赖。围绕三款中式战斗机建立的战术指挥、人员训练、后勤保障体制,意味着未来歼-10A改造再出口型号,或者歼-10CE低配版本交付缅甸空军,将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中航工业三十多年来在战斗机领域,对缅甸空军的持续贸易,即将迎来新一轮丰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