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男德班要在2023年重启,顾伟激动地表示,他愿意再一次报名去上课。
“男德班”,全称为“好伴侣好父亲: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由性别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方刚创办。被问起为什么会起名“男德班”,“这个名字比较吸引眼球,会让人联想到之前的‘女德班’,能起到宣传的作用”,男德班一位讲师张智慧说。
早在2015年,第一届男德班首次面向全社会招生,总共有20人参加。
顾伟是学员中较为特殊的一位。2014年,他曾经以家暴施暴者的身份,持续数月拨打“白丝带”家暴救助热线,“白丝带”是一个同样由方刚创立的、致力于“让男性加入并参与终止各种形式性别暴力”的志愿者组织。后来,顾伟成为了一名反家庭暴力的志愿者。2015年国庆假期,他在方刚的邀请下参加了男德班。
实际上,第一届男德班创办时,获响应寥寥,其中仅两位学员为自费报名,其他学员大部分来自“白丝带”组织。在参加男德班之前,“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性别平等意识”,方刚告诉记者。
顾伟(左一)在2015年男德班上与其他学员合影,模拟女性怀孕的体验。 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 受访者供图
第一届男德班结束后未再开班,距今已有八年了。“中国性别平等的实践情况有所改善”,方刚说,考虑到这样的背景,新一届的男德班在2023年年初线下开班,在课程内容和篇幅上都做了调整。不同于第一届男德班仅在北京开设,时间持续三天,这一次的男德班将同时在深圳、上海、成都三地招收学员,并由事先经过培训的“带领者团队”来分别带领课程。2023年,顾伟38岁。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在男德班的课程结束后正式离婚,至今仍是单身。回忆起8年前的那一届男德班,他觉得自己收获良多,“一群男性聚在一起讲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经历,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
在第一次参加男德班之前,最严重时每周都会家暴妻子的他,如今谈论最多的就是“改变”,他不再觉得“婚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现在,他更看重的是如何做一个陪伴儿子的父亲。
情绪的失控
顾伟是在和妻子离婚的诉讼过程中第一次拨打了“白丝带”热线。
2010年,顾伟和妻子丁晓冉结婚。那时他26岁,在江苏宜兴一家污水处理厂负责安全工作。结婚之前,他也谈过几场恋爱,但都不太顺利,这让曾在年轻时有过丰富恋爱经验的父亲有些不满意。“你是我生的,为什么我能找得到女朋友,你却找不到?”
顾伟说,他是在父亲的建议下订了婚。在一次相亲时,他认识了丁晓冉,聊起来才知道他们曾在同一所中学上过学,两人很快谈起了恋爱。过了一段时间,父亲问他恋爱进展如何,他回答:“这个女孩么,性格沉稳,过生活还是可以的。”父亲说:“那就把婚订下来,趁热打铁。”2010年1月,他与丁晓冉订婚。同居一段时间后,两人在同年夏天领证。
婚后不久,发生了顾伟对丁晓冉的第一次家暴。有一天下班回到家,丁晓冉提出让顾伟上交工资卡,顾伟让她先暂时不要提这件事,可妻子态度坚决。争执之下,情绪失控的顾伟动手打了她。
顾伟说,当时两人的婚房被政府划定要拆迁,他们和父母一起住进了老房子,又因为办婚礼,欠了父母一些钱,他的工资有百分之八十都交给了父母。一边是不想在新婚妻子面前丢了面子,另一边又想尽快将钱还给父母,“我觉得很为难,想让她闭嘴。”
顾伟还和丁晓冉因为“是否该把手机放在身上”发生过争执。家里做紫砂壶生意的丁晓冉平时注重养生,认为手机有辐射,对身体健康有损,所以总是将手机放在包里,而不是装在口袋。顾伟觉得,这导致自己经常“联系不到她”。他坦言,有时候丁晓冉回娘家吃饭,下班回来的他找不着妻子,拨打电话过去也无人接听,“我的情绪就会失控。”他觉得岳母家里虽然人多、热闹,但妻子更应该做的是“把小家顾好”。
自从孩子出生,顾伟情绪失控的次数变得更加频繁。2012年5月,初为人父的他同时升职做了安全主管,工作变得繁忙,家里又因为要照顾孩子充满了琐事,顾伟回忆,当时自己“(把)在外面累积出来的负面情绪带回了家”。有一天回家时,他看到妻子将感冒药放在了吃饭用的餐桌上。这让他越看越不顺眼,他大声吼了妻子,“还把桌上的玻璃杯子也摔在了地上。”
痛苦的低吼
顾伟印象里,最严重的一次家暴发生在2014年4月7日。之所以能清晰地记得这个日期,是因为那也是他最后一次家暴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