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风浪中,什么是「种草营销」的压舱石

2023-02-04 17:19:53 作者: 不确定的风浪

        最近我同安踏COO陈科进行了一次交流,他提到当前的营销思路已经从单纯的“大营销”转变为“重点营销+用户运营”——重点营销可以加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传输,但品牌和消费者的连接不能仅靠重点营销,还需要在经营过程中,开展种草、直播等多维度营销。

确实,从最初品牌只是顺手种草、碰碰运气,到后来一大批新锐黑马通过“种草”直触消费者心智迅速崛起,「种草」在当前品牌营销、生意经营过程中的地位正步步提高。根据秒针系统《2022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数据,54%的品牌主越加明确2022年KOL营销投放以“产品种草”为主要目标,37%的品牌主则认为种草的主要目标是带货转化。

无论是一线知名的大牌还是刚刚萌出的新牌,种草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他们日常营销活动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人人都知道种草的价值,人人都在种草,就像电影院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门槛拉高,效果降低,消费者甚至产生了抵触心态。熵增明显,这可怎么办?

种草的不确定

其实当前种草营销的种种问题,最终都会归结在三个字上——不确定。什么叫不确定?我觉得有两大类情况,一种是还没做,不确定怎么做,对方法没有信心,对决策充满疑虑;另一种则是已经做了,但对于结果不确定,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效果,不知道是做错了什么导致失败,也不知道是做对了什么带来了成果。

细化到种草这件事上,前者主要是目标人群和种草内容的不确定,后者主要是种拔链路是否割裂、种草效果能否精准度量和归因的不确定。

我们平时会刷到一些与自己无关的种草内容,比如月薪六千却收到了豪车推荐,未婚未育却被频繁“种草”奶粉童装。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这是不精准、被打扰;反过来站在品牌的角度,这就是找错人了,对着和尚卖梳子,在石头上种草。

当然也有找对人的情况,可难点挑战在于光是找到目标人群还不行,我们需要打动他们。目标人群越来越聪明,你不确定自己的种草内容能否影响他们的决策。今年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巨量引擎出的《2022混媒时代新营销研究报告》里就提到了78%的用户已经是“聪明型”用户,他们理性、懂信息、懂商品、懂自己的需求、懂套路。比如美妆领域,很多消费者都是“功效党”“成分党”,烟酰胺、水杨酸、二裂酵母……专业术语信手拈来,甚至一些用户还会“反向操作”——在买眼霜的时候直接先搜“眼霜+避坑”“眼霜+踩雷”。

显然,人,也就是种草的目标对象,一直在不断变化。这也就给种草内容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那些随大流的、套路化的、缺乏创意和感染力的种草内容很难持续打动越来越聪明的消费者,这又恰恰是品牌们需要的“确定性”。营销太硬势必会遭到消费者的抵触,但如果弱化种草痕迹,消费者是否又无法感知到准确的品牌信息?两难之间,到底什么样的种草内容才是恰如其分的?辛苦打磨出来的优质种草内容能不能撬动流量、被更多人看到?什么样的种草内容能够有力度、有持续效果?这里面有很多不确定。

而当你战战兢兢完成了“种草营销”的固定动作之后,你又会陷入后链路的不确定焦虑中。

一方面是种拔链路割裂带来的不确定。大家都知道种草的载体是内容,但交易的载体却是电商,这两者如何顺滑打通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跨平台的种草和拔草对于消费者来说会有体验上的不顺畅,从而导致潜客流失,同时由于两边的数据割裂,难以对齐沉淀并复用到后续的种草策略中。

今年我们看到,电商平台继续狂加码内容,内容平台则要么补齐货架电商的基础设施、要么内外循环“两手抓”,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想要让种草和拔草更加顺畅,避免跨平台跳转带来的链路断裂、拉长和消费者流失等问题。

即使打通了从种到拔的跳转过程,甚至前后链路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也很难避免“种拔割裂”。

据我了解,不少品牌都是种草投放和拔草投放分开的,或者就简单粗暴地认为短视频是种草、直播是拔草。这些认识误区会导致品牌“只收不种”,从一开始入驻就高举高打,换来一段时间的销量大涨,但因为缺少持之以恒的长期内容运营,品牌粘性低,销量无法始终维持在高位;或者导致品牌“只知种草,不懂拔草”,过于关注品宣却忽略流量的承接以及销售相关的服务,导致被“种草”的用户大多流向了其他地方“拔草”,为他人做嫁衣。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