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本好书就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汲取营养的方式,更是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
今年1月12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一年之计在于春。校园里求索的琅琅读书声,也是春天的一种美好。新学期读什么书?重庆六位大学校长向广大读者推荐了他们认为值得一读的书,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书籍的力量和阅读的喜悦吧。
从法学角度思考人类
▲付子堂
《法的思想世界》
作者:董彦斌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法学教授、法理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202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法学新著,西南政法大学董彦斌博士的《法的思想世界》,是一部试图从法学角度思考人类社会的优秀作品,入选“2022年十大法治图书”。
如果说自然科学主要思考的是自然界,那么人文与社会科学主要思考的就是人类社会。二者不同的是,思考人类社会除了运用科学方法,还与价值、情感密切关联,还与家庭、共同体、家国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人与人的联系方式密切关联,还与动态的人类实践和难解的实践难题密切关联。故而,思考人类社会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精神,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考,还应具有家国情怀、天下观念、实践逻辑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从法学角度思考人类社会,尤其是从法理学的角度思考人类社会,是人文与社会科学当中思考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角度,具有法学和法理学的独特性,偏重于思考人类当中秩序的共性与特质、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演进、权利意识的萌生与变化、法治的构建与进步、不同法律文明的观念差异与模式比较。
该书的作者,在史与今、变与常、脉络与框架当中,试图发现现象之下的规律,从对比中归纳模式、找寻原理,并试图呈现新意。例如,关于自然法,本书关注了自然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双重属性,不把自然法视为纯思辨的书斋之学,不以哲学的方式将其视为与历史无涉的纯理性表达,而认为其是某一种文明之下的特定表达。
由此,作者一方面提炼中国版的自然法表达,另一方面也通过与孟德斯鸠的对话,阐发自然法的社会条件和地域属性。作者将自然法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天理国法人情”表达方式联系起来,既让自然法变成中国话语,也试图打通古今法学表达。
超出想象的未来
▲黄爱龙
《人类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推荐人:黄爱龙,重庆医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学科带头人。
从地球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登上生物链的顶端,人类何以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简史》试图给出最精准、最简约的回答。
书中,作者赫拉利从容游走于多学科之间,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角度,对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作者用500多页的篇幅,成功完成了颠覆传统历史写作方法以及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看人类历史的“野心”,加之一般史学作品所缺乏的文学感染力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人类简史》为读者带来了更加开阔的阅读胜景。全书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尤其对人类发展的几个关键历程提出的独特看法,令人耳目一新。
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既是作者的写作企图,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颇深。“我们之所以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要知道未来,而是要拓展视野,要了解现在的种种绝非自然,也并非无可避免。未来的可能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这些都让读者对历史的认知和生命的价值有了进一步思考。
当然,赫拉利对某些现象的批判也让我时时陷入沉思。他对基因工程学改良人类种种做法的尖刻抨击,把打着“治病救人、延长生命”的旗号改造人类基因的科学活动,比作追求长生不老的“吉尔伽美什计划”和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这两种传说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他看来是极其危险的。作为医学和生物科学家,伦理底线是我们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而作为高等医学教育者,必须教会学生基本的职业操守。
新冠疫情发生后,作者发声呼吁:“疫情本身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都是全球性问题,只有全球合作才能有效解决。”这,其实是延续了《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担忧和骨子里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
掌握多元思考工具
▲孟东方
《把思考作为习惯》
作者:韩焱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