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加价的“私人救护车”屡屡出现,到底该如何整治?

2023-03-16 07:34:58 作者: 半路加价的“

在上海某医院工作的医生李明(化名)则向记者透露,因为上海官方的120救护车一般不提供跨省服务,所以私人救护车在某些情况下,便成为了一些有需求患者的必选。李明表示,不少外地病人面临需要回家或转院等需求时,是无法选择搭乘医院120救护车的,因此只能选择可以跨省转运患者的私人救护车,“但一般价格都是说好的,半路加价属于‘奸商’。”

对此,李明也感到无奈,他认为私人救护车成为一些家属的必选,这可能是制度上的缺陷,“原则上医生是不能给病人推荐这种车的。”

“我们医院明令禁止医生帮忙叫私人救护车。”在安徽某医院工作的张月(化名)也向潮新闻记者表示,据其了解,不少选择私人救护车的病患主要来自于乡镇医院转院至大医院就医,主要原因是私人救护车更方便,且价格更便宜。但张月坦言,私人救护车随车设备并不完善,患者的安全以及家属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张月所在的医院也可以提供院后转运服务,“我们的120救护车很多都是外包的,正儿八经自己医院的救护车也就那么几辆。”张月坦言,私人救护车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医院没有那么多可支配的120救护车。

“现在招标比以前合规很多,车的质量也比以前好很多,如果病情不乐观需要本院医生随车也是可以的。”张月称,目前不少医院只负责招标,但合作公司主要仍由私人管理,在这中间也会有管理漏洞,“因为对运输的司机没有直接管理,就会出现司机去拉私活,那他这个私活怎么拉?他有没有给这个医生回扣?”

私人救护车大多非“正规军”

选择不当存在乱加价收费情况

实际上,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私人救护车半路加价等事件屡有发生,各地也加大了对于“黑救护车”的执法力度。

那么,这类私人救护车正不正规,到底谁说了算?为了解医院外包的私人救护车以及网上能搜索到的私人救护车是如何转运患者的,记者以患者家属身份分别致电这两种院后私人救护车服务电话。

据王新所在医院的院后转运服务电话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跨省市的价格为每公里7.7元,再加来回过路费,此外不需要再支付其他费用。至于就是否可以配随车医生,该工作人员介绍,若需要可以帮忙安排专业人员,但跟车陪护费需要另外收取,价格为几百元不等。据其介绍,专业人员此前为当地医院医生。

该名工作人员提到,他们院后救护车属于医院认可,并经当地卫健委审批,车辆和随车陪护都是有资质和相关证明的。

在潮新闻记者提到“小卡片”私人救护车后,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类可能是不靠谱的,“上了车以后,比如说乱加价、乱收费,这些车可能也是假的,都是外地牌照的车。”此外,该工作人员特别提到,他们转运患者需要提前评估病人生命体征是否适合转院,“为了安全,病人能适合转院我们就转,不适合我们也不转了。”

通过线上平台搜索,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提供跨省服务的120救护车出租公司,致电了解情况。据该公司联系人介绍,他们的车是公司的,不是当地医院的,但他们也有合作的康复医院,“要查车的资质,把行驶证发给你,看得到车子行驶证上面就是正规的。”对于随车陪护是否为医生且是否有相关资质这一问题,该联系人称:“医师资格证也不能外传,有些人会盗用。”其表示,随车陪护的作用就是用点药,看看氧气和监护,“有相当的经验就行,我们救护车一般都说医护。”

关于费用,该联系人会根据所去城市给一个报价,报价包含油费和过路费,但随车陪护需另外加费用。据该公司网站显示,这家120救护车出租公司隶属于当地一家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私人救护车营运中的加价行为

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权

就此事,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他表示,救护车是社会公共卫生保障体系的配套设施,国家明确规定私人不可以承包救护车从事营运服务。私人救护车在性质上属于“黑车”,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若私人救护车公司并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其应当收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如果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医疗急救措施的,必须是专业人员,并且持有相关资质,否则可能涉嫌非法行医。

付建说,因救护车运营需要专门的资质,且救护车司机也应严格遵守管理制度,不得在运输患者途中私自加价。“此种私人救护车本来就是不合法的,如出现加价行为,延误患者救治的,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他认为,患者家属和救护车司机谈好价格后,实际上双方已经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应当按照事先约定履行各自义务。救护车司机中途临时加价违反了合同约定,在民事上构成违约,“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说,家属联系救护车转运患者属于消费行为,但行驶途中突然加价使家属迫不得已接受妥协,可以认定救护车司机存在强迫交易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