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时候了?

2023-03-16 08:22:44 作者: 十二年义务教

关于义务教育是否该延长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建议,逐步扩大12年教育的普及率,要适时修改相关法律,实施12年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认为,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不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不仅可以缓解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卷问题,还可消释“普职分流”政策带来的冲击。

据了解,我国推广九年义务教育,还是在1986年,距今已经27年。而近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时候了吗?

延长义务教育背后

“目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自1986年起已有近四十年历史,而我国的GDP从当时的1万亿元增加到了2022年的120万亿元,不仅完全有条件将义务教育延长至十二年,而且时不我待,因为这事关提高全民素质”。陈众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背后,是延长国民受教育年限,提高国民素质,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期待。

“当今世界,比较有持久发展能力的国家,能在经历灾难后重整旗鼓的国家,都是国民受教育时间比较长、国民素质比较高的国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对146个国家195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总量至少增加2%。世界银行相关研究也表明,劳动力人均受教育时间每增加1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加9%。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及其团队的研究同样显示,对制造业企业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如果企业职工全部由初中以下学历改变为高中学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将提高24%;如果全部改变为大专学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75%;由大专到本科,劳动生产率可以再提高66% 。

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的规定则是16~60岁的男子和16~55岁的女子,为劳动年龄人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把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5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举全国之力努力办好义务教育,教育水平迅速上升,目前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了10.9年。”袁振国说。

但在他看来,延长国民的受教育年限并不容易。袁振国表示,通常一个国家国民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需要8~10年时间,不是靠一届政府、一时教育投入的增加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靠基础教育的长期积累。

在专家看来,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当前还存在“普职分流”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高中阶段实行‘普职分流’的办学模式下,是不可能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因为需要通过中考确定是进普高还是中职,普高、中职之间也存在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明显差异。”

在他看来,由于义务教育具有均衡、强制、免费、义务等基本特点,我国要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首先要解决普职分流的问题,即要把所有高中建设为综合高中,并实现综合高中的均衡发展。

此外,也有业内专家担忧,如果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是否会造成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凋敝。

压缩学制是出路?

除了“普职分流”这一难点,也有学者提出,因为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牵涉到个人权利选择的问题,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年限可能会太长。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义务教育平均年限为9.24年,其中,中高收入国家为9.5年。日本、新加坡、芬兰、丹麦、瑞典、爱尔兰、匈牙利等国家目前普遍实行十年制义务教育。

因此,不少人建议压缩学制、取消中考和“普职分流”,然后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徐晓提出,适当缩短义务教育学制,实施“5+3+2”十年制义务教育模式,把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保留初中三年制,普通高中三年制改为二年制。

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也建议,将“633”学制改为“523”,也就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三年,并且将义务教育改成十年制,取消中考分流,大多数初中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普高。

但在教育界专家看来,压缩学制并非好的选择。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现行的“633”学制,与儿童发展阶段性非常契合,这一学制是国际上通行的,也是经过众多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验证的。

“有人说将学制缩短到10年,早点毕业,更能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学制设计的主要依据一定是儿童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状况。”储朝晖说。

熊丙奇则认为,缩短学制的建议,是基于当前基础教育存在应试倾向,很多高中在高二时就上完高三的课,初中在初二上完初三的课,照此逻辑,很容易得出“5+3+2”或者“5+2+3”这种总共10年的学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