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主和派阻挠,南宋全力支持岳飞直捣黄龙,能不能灭了金国?

2020-07-24 16:41:14 作者: 如果没有主和

直捣黄龙,其实就是一个口号,可能是岳飞为了激励士兵而喊出的,不具有可实现性!

说到直捣黄龙这个词,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就是直捣敌人老巢的意思,说岳飞直捣金人的老巢怎么不可能?

其实这个黄龙最开始并不是特指老巢的意思,而是一个地名,也就是黄龙府,现在位于吉林长春市农安县附近,算是金人早期的发祥地,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金人俘虏徽钦二宗曾囚禁于此。

岳飞曾经留下:“直抵黄龙府,与诸军痛饮耳。”的豪言壮志,其实是与“迎回二圣”的口号相差不多,总体上来说,都是象征性意义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如果说岳飞能够从当时南宋境内打到长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两地相差的环境实在是太多,去年12月我去南京待了几天,穿单衣就行,街上还有穿七分裤的,等到我飞回大连的时候,冻得北都找不到了,直接穿上羽绒服,而长春气温比大连还要低。

我感觉,大多数南方人根本抵挡不了东北的冬天,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在南宋时期,连棉花都没普及,到东北来不要说打仗,就是伤寒减员都够喝一壶的。

历史上出征东北的军事案例并不少,那还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王朝,比如三国时期曹操曾亲征乌桓,那是相当艰辛的事情,为了解决这次北伐的后勤问题,曹操在华北平原上大修运河,最远可以到达现在的天津附近,然后开赴辽东,我看史料曹军最远也就打到现在的辽宁朝阳一带,其中记载曹军与乌桓的大决战是在白狼山,应该是现在的大阳山,位于现在朝阳市喀左县境内。

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曹操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差一点就葬在朝阳这块了,往回撤军的时候,曹操在碣石山留下了一首《观沧海》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碣石山就在现在的河北昌黎县境内。

但凡曹操再有点实力,也能一鼓作气地把公孙度给灭了。

除了曹操大军曾染指东北外,中原王朝经过三四百年的政治动荡,始终无力掌控东北,当时东北形成了以扶余人为主的高句丽政权,一直到隋炀帝时期,中原王朝再度染指东北,隋炀帝曾打算三次攻打高句丽,结果第一次几十万大军几乎是全军覆没,后两次没等出发,最后就爆发了农民起义,隋朝也被唐朝取代。

李世民时期,再次将兵锋指向东北,经过艰苦卓越的讨伐,一直到李治时期,才彻底击败高句丽,这场仗打的也很不容易,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已经十分明显,北方的游牧民族已经快速发展起来。

南北军事对峙格局形成,此后发生的战争,只有朱元璋北伐为南方扳回一局,剩下再无成功的北伐案例。

五代时期,中原王朝石敬瑭不得不对契丹称臣,实际上早在宋朝建立之前,辽太宗耶律德光就率军攻占开封,灭掉后金,还在开封登基称帝,只不过由于无法有效统治中原人,最终不得不退回北方。

宋朝建立后,收复了除燕云十六州(近北京、天津一带)外的大多数领土,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宋朝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挟灭北汉之余威在准备了七年之后,在雍熙三年(986年)开启雍熙北伐,二十万大军三路伐辽,气势汹汹开赴战场后,结果是惨败而回,此后宋辽战争由过去的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守,宋朝出现“谈辽色变”的恐惧,直到宋真宗时期双方签订澶渊之盟,双方才有了此后相对和平的百年。

在此期间,先是西夏崛起,再是后金崛起,辽国逐渐不支,本来辽朝是希望看在兄弟之国的份上,让宋朝派兵帮助辽朝镇压金人,但是宋徽宗却由海上与辽东取得联系,并且约定与金人一块夹击辽朝,然后瓜分辽朝。

尴尬的是,在金人都要把辽朝击败的情况下,北宋迟迟未能出兵,好不容易出兵,还被辽朝给击败,不得不请求金人出兵帮助,可以说,在瓜分辽朝的战争中,北宋出力本来就不多,却希望能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款取得收益,北宋跟金人就互相扯皮,结果金人也看出北宋是外强中干,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动靖康之变,把军队直接从燕云一带直接开到开封,把宋徽宗和宋钦宗给俘虏了去。

南宋政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的,在靖康之变中,宋钦宗曾任命赵构前去金营议和,走到河北的时候没有北上,等到局势凶险的时候,宋钦宗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勤王,但是掌握勤王军队的赵构压根就不想去勤王,反而把军队从河北向山东调度,以避金人锋芒。

在徽钦二宗被俘北去的时候,赵构在应天府即位,不久之后就放弃中原,从商丘跑到扬州去了,在此后赵构一直被金兵针对,曾一度被追到海上,当时不得派人向金人投降,恳求金兵不要再追了。

岳飞就是在这一时期凸显出来的抗金将领,其实赵构本身就是主和派,本来并不认为宋兵能够抵挡住金兵,所以一直都在进行投降活动,而岳飞其实并不是赵构的嫡系,在赵构即位初期,还被革除军籍,赶出军营。

此后岳飞辗转在前线抗金,投靠抗金招抚使张所,结果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后,岳飞的军队彻底成了孤军,后来转战太行山区,以游击作战的形式骚扰金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