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篆刻大家,书法自成一体,他是清朝碑学典范!

2020-07-24 17:46:00 作者: 他是晚清篆刻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在晚清的艺坛上,出了一个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全能大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赵之谦。在书法上,赵之谦不仅精于隶书、楷书,并且对于篆书和行书也很擅长。

他的篆刻取法秦汉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风格,人称“赵派”。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赵之谦是极有艺术天赋的,从小就天资过人的他因为家道中落,没有钱买书,于是经常来往于书肆,靠向别人借书来读获得知识。大概在17岁的时候,他拜山阴名儒沈复粲为师,开始学习金石之学。赵之谦在52岁那年将历年收集的珍秘典籍自费刻成图书《仰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中,称沈为其“第一导师也。”可见沈复粲对于赵之谦艺术学识修养的养成的深远影响。

赵之谦20岁中秀才,显然,他是想通过科举之路改变自己的一生的,这个时候,因为跟者沈复粲学习,诗文书画早已有了一定根基,因为高馆收徒的生活不足以维持他的生活,于是在22岁那一年,他进入缪梓幕府,开始了他游艺游幕的生涯。

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作为篆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条"印从书出"、"印从刀出"、"印外求印"的复合型创作道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创作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实现各自的审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谓是名家辈出,而就风格而言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色彩,但这些又几乎都是以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三家篆刻为源头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无不是以上三家的结合求之的!

有意思的是,他在《与梦醒书》中却对自己的各体书法作出了这样的自评:“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生因学篆而能隶,学隶始能为正书。”这除了隐约表示了自己于书法擅长篆、隶、楷之外,对于行、草书则有些自谦。但事实又怎样呢?单就他的行书来看,其实造诣是很高的。

从整体着眼,他的行书笔墨腴润,风致潇洒,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创新”一面,又有着符合大众欣赏习惯的“从俗”一面,可谓推陈出新、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