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1.三出戏
诗中的“珍珠”、“琥珀”是不是有些眼熟?没错,她们都是贾母手下著名的大丫鬟。琥珀的地位仅次于鸳鸯,而珍珠就是袭人的原名。
如果给贾母贴一个标签,大家会想到什么词呢?慈祥,善良,得体,大度,其实都不准确?最准确的一个词就是热闹。
贾母是一个非常喜欢热闹的人。为了热闹,她找个机会就组织大家来场聚会。
让大家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给宝钗过生日。本来,史湘云都要回家了,贾母说:先别走,等过了你宝姐姐生日,看了戏再走。
为了给宝钗过生日,贾母跟王熙凤说,我出20两,置办酒戏。
对于贾母来说,找个机会就把这些媳妇、孙媳妇、孙女们、当然还有宝玉拘来,大家一起看看戏、猜猜谜、喝喝酒、行行令,她觉得非常好。可是有一个人却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他就是宝玉。
几乎每一次贾母组织的聚会,都会让宝玉不高兴一场。
就说宝钗生日这次,偏偏有一个小戏子长得像黛玉,大家都不说,就湘云心直口快说出来了。宝玉赶紧使眼色。结果闹得湘云与黛玉都不高兴。
贾母还组织过一次去清虚观听戏。本来,这次初一日去清虚观打醮并不算一件大事。王熙凤是打算带着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一起出去躲个清净的。可是跟贾母一说,贾母说:既这么着,我同你去。
结果,小集赶成了大集。荣宁二府许多人常年在府内当差,都把这次去清虚观当成一场春游了。于是丫鬟撺掇主子,鼓捣许多人都去了。
贾母去了依然是雷打不动听她的戏。连续三出戏是《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第一出是热热闹闹造反,高祖斩白蛇;第二出就是郭子仪劳苦功高,连皇帝也要让自己三分;第三出就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其实前面宝钗生日上也有三出戏,端得是非常有意思。
第一出是《大闹天宫》,宝钗点的。孙悟空闹天宫,摆明是要打破天宫旧有体制,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来。
马上王熙凤就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薛家有许多当铺,邢岫烟就有一件衣服当到薛家当铺里,宝钗还打趣说,人没过来,衣服倒先过来了。王熙凤的这出戏,恰是对薛家的一种揶揄式攻击。暗讽薛宝钗就跟刘二一样,早早来等着备选女史,又像刘二当衣服一般,来得太早了,人家当铺都还没有开门呢。对待薛宝钗,贾母的心思与王熙凤是一样的。所以王熙凤点完戏,贾母马上就表现出“相当喜欢”。
宝钗当然不能服这个软,马上就又点了一出《醉打山门》。那么这出戏,她还专门给宝玉讲了其中的《寄生草》。说什么金满床,银满床,还不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芒鞋破钵”用得好,直接告诉王熙凤,咱家走到哪,哪里就是家。
2.螃蟹宴
在与王熙凤的交锋中,宝钗从来就没有服过软。难怪宝钗是来等着备选女史的,她平时说话还真有那么点官气。看看她对大家的称呼就知道了,比如:颦儿(黛玉)、迎丫头(迎春)、探丫头(探春)、藕丫头(惜春)。对王熙凤,宝钗也是直接称呼“凤丫头”。
宝钗心里很明白,自己虽然跟王熙凤是姑舅表姐妹,但王熙凤直接听命于贾母。所以,宝钗也做了一件非常值得思量的事儿。
贾母不是喜欢热闹吗?正好湘云因为加入海棠诗社的事准备攒一个饭局。结果宝钗说,你家里的情况我也知道,不如我帮助你做这个东道吧。
关于史湘云家,这里需要着重点几句。史家虽然没有以前风光了,但依然还有两个侯爷,家境应该不会到了窘迫的地步。不过史湘云说,现在许多下人都辞退了,许多的活计都是自己家人一起做。我们只能说,史家已经感受到了奢靡之风乃是败家的根本,所以开始懂得节俭了。这点恰好与贾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相比,史湘云是一个心思简单之人。面对宝钗提议,他很自然就答应了。于是,明着是湘云请客,却变成了薛家一次奢侈大还席。
本来湘云想请的是海棠诗社的人,那么宝玉、宝钗、黛玉、李纨加上三春就够了。结果呢,宝钗说,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
这样一来,宝钗的这场螃蟹宴,首先是还了王夫人请贾母的愿。然后顺带请大家作诗。
湘云许多时候与黛玉有些相似,想事很简单,与宝钗是完全不同的。这里并没有贬低宝钗的意思,只是宝钗从小的环境造就了她这样一种“天生女官”的性格。他父亲早亡,哥哥又是一个不争气的大玩闹儿。所以从小她就要帮助料理家里的产业。从她对自己家里当铺熟悉程度就能知道。
宝钗做事安排事,是一种命运使然般的滴水不漏。不是她一定要去争强好胜,实在是她要不用心,可能薛家也就早早呈现败相了。
这顿看似简简单单的螃蟹宴,到底花了多少钱呢?刘姥姥说得好:“一斤也就称两三个的大螃蟹,三大篓,七八十斤。一斤就值五分。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饭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