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西夏何以立国?人人能斗击,常规军、特种部队协同作战

2020-07-30 13:20:11 作者: 不起眼的西夏

一旦碰到如吐蕃这样的敌人,便只有溃败一途,并没有反抗能力。同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党项族的族人人数始终都处于一个较少的窘境,具有战斗力的青壮年男子则更为稀缺,这些都是党项族天生的弊端。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李元昊立国之初便定下了“崇尚武力”的治国方针,使尚武之风在全社会流传开来。既然不能从数量上下手来提升军队战斗力,那么便将质量作为突破口来达到震慑敌人的效果,“每举众犯边,一毫之物皆出其下,风集云散,未尝聚养。”

此外,为了使整个民族团结一新,且使西夏摆脱对北宋政权的经济依赖,李元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体系,并下令独创西夏文字。在这样的政策之下,每一个西夏人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战,“人人能斗击,无复兵民之别,有事则举国皆来。”

2、西夏军事制度得到了较大改革

西夏建国之初,其军事制度仍然沿袭部落制中的那一套,充满着浓浓的奴隶制风气,这使得西夏军队并不能提高自己的战斗力。有鉴于此,李元昊也效仿宋朝,开始了在军事制度的改革。

西夏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这三部分组成,仅地方军就有五十万人,其数量不可谓不庞大。常规兵种主要有骑兵、步兵、炮兵、强弩兵等,其中还有着铁鹞子、步跋子等特殊兵种辅助作战。

装备分布上也十分完善,旗、鼓、枪、剑、棍等一应俱全,考虑到了复杂地形下的多样作战。常规军、特种军多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显著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党项族人口较少,在长期作战中难免会损失大量兵员,李元昊还首创了专门抓俘虏的兵种。他们战争中注重对外族,也就是俘虏的利用,“得汉人勇者为前军,号‘撞令郎’。”

李元昊

这些“撞令郎”被迫冲在西夏军队的最前方,在降低了党项族伤亡的同时,对敌人在心理上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从而增加自身的士气。但是,这些改革并未触及到西夏内部深层次的政治制度问题,始终无法使西夏真正成为当时的霸主。

3、后勤制度的完善保障了战斗所需

直接的战斗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保证军队的后勤供给,那么也很难获得胜利,而李乾祐颁布的《天盛律令》则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漏。在《天盛律令》中,军器、粮食等都被明令规定要妥善保管,一旦有人私自损毁或者外卖,便要依法论罪。

这些保管情况则需要时常向监军司或者经略司报告,“每年正月五日以内,当告经略使处”。在对军备物资进行巡视时,无论是时间、责任人还是程序,也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使西夏军队的作战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从而间接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

铁鹞子总结

纵观中国历史,西夏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更在于它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丰富。由于元朝军队对西夏文化、建筑等的破坏,再加上元顺宗下令撰写前代历史时,并未将西夏考虑进去,这使得对西夏的考证成为了一个难题。

但无论如何,它与宋、辽等国并立的事情却是史实,且由于它自身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有效改革,使其在当时尤其在军事层面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此外,管中窥豹之下,西夏从建立到灭亡,又何曾不是一个文明的发展必经呢?

参考资料:

1.《西夏初期的军队战斗力》

2.《浅论西夏军事后勤制度的形成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