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含义古今有所不同的,今天礼仪的含义侧重礼节,是人表达敬意的规范的行动形式,比如商务礼仪,注目礼之类的。
古代的礼仪指的是礼节和仪式,在国家、家庭、民俗等每个方面都要用到,基本上只要是人的行动都要用到礼仪。
在今天古典礼仪的应用显然没有那么广泛了,但礼仪的应用仍然没有缺少,只不过没有古典那么复杂了,比如今年为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的表达深切哀悼,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防空警报鸣响。
默哀和鸣笛就是全国层面的礼仪。民俗的礼仪相比古代也简化了许多,比如生活中婚嫁礼仪,相比古代程序要简单得多。
虽然现在的礼仪变得简单了,但是我依然不太喜欢一些充满礼仪的场合,难以接受那些礼仪的条条框框。
我一直有个疑问,在古代社会程度比较低,人们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压力,古人为什么要把礼仪搞得那么隆重,那么复杂呢?直到我看到《论语》的这句话。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成白话文是,有子说了:“礼仪的运用,是因为和谐是重要,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就是懂得礼之用,和为贵的好处(产生好的治理效果),也有的先王不运用礼仪,而是深知和谐的重要,于是就追求和谐,但不是礼节的方式去达到的,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有子的一段话,至少让我知道,原来古代推行那么复杂繁琐的礼仪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和谐。
确实如此,从个人来说,人与人之间讲礼仪可以相互表达敬意,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会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放大敌意。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外乡人,来到一个陌生村庄,村里人对你的到来保持了很大的警惕,村民面目凝重时时刻刻观察着你,如果你硬闯要进村庄,恐怕村民会非常地抵制,不惜以此爆发冲突,赶走你,你的内心也会不知所措,充满恐惧。
但如果你施以拱手礼和敬意的称谓,向村民说明来意,你的善意充分表达,那么你与村民之间的隔阂就会减少一大半。
在网络上流传的“你愁啥”的段子,如果能施以礼仪,也就很难有冲突的结果。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礼仪。再比如说婚礼,古代婚礼的流程要大致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礼仪的讲究,礼仪的运用使得双方家庭在沟通上变得有章可循,有礼可依。
这样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方面可以让两家人婚事上的交流、沟通有前提;另一方面礼仪可以增强人心理的烙印。这一点很关键,直到现在也是这样,举行过婚礼的夫妻和没有举行过婚礼的夫妻在内心对婚姻的认可是不同的。
这是生活中的礼仪。还有一种有很多人参与的礼仪,比如每年曲阜孔庙祭孔大典、涉县女娲祭典等,这些活动同样有很多的礼仪,这些祭典礼仪就是人们的文化生活,可以增强文化的共识和认知。自然也会对社会的和谐起到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