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签署法令,改变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用途,由博物馆变为清真寺。一千五百多年来,这座位于伊斯坦布尔的伟大建筑,由建成之初的大教堂,变为清真寺,而后改成博物馆,今天又重新成为清真寺。其中经历的坎坷命运,也是文明变迁的写照。
圣索菲亚大教堂俯瞰着欧亚分割线博斯普鲁斯海峡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由来
圣索菲亚大教堂虽然是今天土耳其最著名的历史古迹之一,但却不是土耳其人建造的,而是罗马帝国时代各族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建立了新的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在20世纪被正式称为伊斯坦布尔)。在大兴土木建造新都的工程中,当然也少不了修建教堂的计划,因为虽然当时基督教还未正式成为帝国的国教,但已经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扶持。
公元360年,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主持下,紧邻宫殿区的土地上建成了第一座圣索菲亚大教堂。之所以取名“圣索菲亚”,是因为教堂供奉的是上帝的圣智,而“智慧”一词在罗马帝国东部的通行语言希腊语中就是“索菲亚”(Σοφ?α),它与后来多达八位的“圣索菲亚”女圣徒们并无关系。由于圣索菲亚教堂是该城当时规模最宏大的教堂,因此也被直接称为“伟大教堂”(Μεγ?λη Εκκλησ?α),并成为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又称牧首)的主教座堂。公元404年,在一场主教与皇后的纷争中,它被暴民们付之一炬,荡然无存。
在东正教信仰中,“圣智”等同于“逻各斯”,中文也常被翻译为“道”。道成肉身,指的是耶稣基督降世为人,因此供奉圣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有其专属的教堂庆典,即耶稣基督的生日“圣诞节”
公元415年,在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的主持下,第二座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起来。它和它的前身一样,也是一座巴西利卡的教堂,建筑宽度52米,木制屋顶,其中充满了金银制成的圣物。可是好景不长,公元532年1月,君士坦丁城发生了一场反对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尼卡暴动”,圣索菲亚大教堂——连同半个城市——都被烧得片瓦不留。查士丁尼大帝很快镇压了暴动,并在同年2月开始了雄心勃勃的重建计划。
一座典型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巴西利卡是源于古罗马的一种建筑形式,一般是长方形的建筑外围有一圈廊柱。早期的基督教堂几乎都是巴西利卡式样的
公元537年12月27日,第三座圣索菲亚大教堂终于拔地而起,比原先的两座雄伟壮丽得多,也构成了今天世人所见大教堂的主体建筑。它由两位希腊建筑师伊西多尔和安提莫斯设计和主持建造。教堂耗资超过3亿金索里都斯,雇佣了超过一万名的工匠(一个工匠大概一天工资是0.05索里都斯),各种珍贵的建筑材料从帝国的四面八方被运到首都。教堂建筑包容了希腊的科林斯石柱,罗马的砂浆混凝土技术,以及拜占庭的砖石结构,其基础形制仍然是巴西利卡式样,但有了许多的创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根据希腊数学家希罗的数学模型建构起来的巨大穹顶,这是彼时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也被认为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性杰作。教堂的内部还装饰有富丽堂皇的彩色大理石、斑岩和金碧辉煌的马赛克镶嵌画,使得查士丁尼大帝不由赞叹它已经超过了所罗门的圣殿。在16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圣母主教座堂建成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在近千年的时期中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部有140根巨大石柱,由于是从帝国不同地方运来的,因此石料色彩不一,比如有些是紫色,有些又是绿色。柱头是精细的科林斯式样,但每个柱头都各有不同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形穹顶令今日的游客惊叹,它直径31.24米,高55.6米,这么大的穹顶对于古代的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然而聪明的他们还是找出了解决之道:四个巨大的帆拱支撑着穹顶的主要重量,穹顶盖在40个半拱形的彩色窗户之上以分散重量,不仅在视觉上看起来更为轻盈,更能透进曼妙的天光。然而,553年、557年和558年的地震大规模毁坏了穹顶,第一代设计师的子孙们担负起了修复任务,使用更轻的材料加固并加高了穹顶。公元989年,穹顶又被地震所破坏,但很快又被才华横溢的亚美尼亚建筑师梯利达特所修复。16世纪,奥斯曼的伟大建筑师米马尔·希南又再次加大了建筑的抗震强度
圣索菲亚大教堂建成以后,举行了盛大的落成仪式,查士丁尼大帝向城内的穷苦百姓分发了小麦牛羊等食物,欢庆活动长达数天。7世纪的一份文献记载,当时教堂内的神职人员多达600名,除了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以及各种庆典活动以外,它还见证了东罗马皇帝加冕典礼等重要的国家活动。公元726年开始,东罗马帝国经历了一场夹杂着政治斗争的“圣像破坏运动”,反对在基督教中使用偶像的一派摧毁了基督教堂中的圣像、马赛克镶嵌画、壁画以及雕塑,圣索菲亚大教堂中的艺术珍品也无法幸免,直到843年这场狂热的运动尘埃落定,大教堂才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艺术家,以他们的毕生才华,呕心沥血,把这座荣耀上帝智慧的教堂同时化作了艺术的殿堂。
中世纪历史的见证
1054年,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东西教会大分裂的历史事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方教会和以君士坦丁堡牧首为首的东方教会自四世纪以来就纷争不断,1054年7月14日,罗马大主教的特使宏伯特一行人气势汹汹地走进圣索菲亚大教堂,直接把一份敕书交给了君士坦丁堡牧首,宣布把牧首以及东方教会的大主教们一律开除教籍,在教堂门口,宏伯特跺了跺脚,说道“愿我主评判我辈!”随即扬长而去。牧首当然也不肯示弱,当即烧毁了敕书,并宣布把罗马教皇开除教籍,这一事件标志着基督教正式分裂为罗马天主教与希腊东正教,直至今日。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了一座希腊东正教堂。至于为什么在东正教前还习惯性地冠以“希腊”这一称谓,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的语言、文化和宗教,甚至人口组成,都是希腊化的,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游客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残存基督教艺术品上所看见的文字都是希腊语。